在这场质量风波中,对丰田的抨击主要是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旗号下开展的,但对消费者权益的过度强调必然会走进误区,最终反而损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的根本权益在于享受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为产品和服务中某些无关紧要的瑕疵索取尽可能高的赔偿,而技术创新的某些问题完全可能必须要到大规模实际使用之时方能发现,在实验室中发现不了。2月23日美国众议院住房能源和商业委员会听证会的重点问题之一不是丰田部分车型的突然加速问题吗?但不少研究已经发现,由于汽车上使用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而车主、外界使用的其它电子设备、数码产品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电磁污染可能才是导致丰田部分车型突然加速的真正原因。在这里,我们作为消费者的最大利益不是用“保护消费者权益”之类大帽子索取一时的巨额赔偿,以至于严重挫伤厂商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而是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与鼓励创新之间求得平衡,我们不要以为丰田所受的打击别的厂商不会看在眼里即在心里。
由于相当一部分消费者针对丰田乃至其它日本车“质量问题”的投诉未必符合事实,强调这一点更有必要。投诉不符合事实,部分可能是因为错怪,因为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效果也无异于心理诱导和暗示,车祸肇事者们会因此更多地诿过于汽车质量问题而不是自己糟糕的车技。对于这种心理效应,客观的美国媒体也并不否认。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法律制度的误区和某些政客的私利动机完全有可能激励某些消费者向讹诈者方向发展,任意夸大丰田车“质量问题”给其造成的“损害”。众所周知,美国拥有奇特的法律制度,某些成年消费者分明是自己犯了缺乏生活常识的“弱智”级失误,也能凭借这套法律制度、依靠口舌如簧的律师向企业索取天价赔偿,从而造就了因为自己端咖啡烫伤自己腿部而逼迫咖啡店赔偿百万美元、几十年老烟枪却向烟草公司索赔上亿美元之类奇闻,无意攫取非分之财者没有必要无条件地站在这类“受害者”一边。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们不要把美国消费者都当成是纯洁羔羊。何况美国议员们本来就是可以坐而论道却不用为其承担实际后果,在美国中期选举日益临近之际,在此问题上最保险的做法是对丰田极尽口诛笔伐之能事,而不是力图冷静客观。而有了这样一群蓄意要在选举年借机表演讨取选民欢心且在这方面几乎不受任何道义和国际法约束的议员鼎力支持,有意者的表演肯定会更加声情并茂,登峰造极。但我们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不能隐含地假定消费者都是“温室花朵”式的娇宝宝,只能捧着宠着受不得一点波折摔打,我们的规则只能按照拥有正常心智的成年人的逻辑制定执行。既然我们对“南京徐老太”之辈嗤之以鼻,我们就不要重蹈那个法官的覆辙。
中日之间的积怨常常妨碍我们两国的人民彼此客观看待对方,但在这里我们必须完成我们思想感情的超越。丰田无论如何是一家正当行业的正当公司,是对这个产业发展、对消费者福利作出了不可替代巨大贡献的领袖级企业,不是重庆黑老大,也不是军火商,对这样一家公司的过分苛求也有可能落到中国企业自己身上。君不见德国企业对丰田风波就颇有兔死狐悲之感吗?我们难道就忘了前两年中国产品质量风波中某些西方政客和媒体的表演吗?我们必须防止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但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别的光明正大的手段实现这一目标,无须借助丰田质量风波无限上纲。
丰田章男已经主动来华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并向中国消费者道歉。由于中国去年已经跃居世界最大汽车销售市场,在美国市场已经遭受重创的丰田承受不起再丧失中国市场的代价;中国去年同时跃居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进一步加剧了丰田保住中国市场的紧迫感。由于低估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少日本企业以前对待中国消费者过分傲慢,从而对“日本制造”在中国市场褪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日本制造业的领袖企业,丰田及时认识到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的重要性,至少是值得欢迎的。那么,其它日本企业们,你们是否该学习丰田章男的榜样呢?(文/梅新育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梅新育
编辑:
liujm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