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并购的履历表中,会多一个成功或者失败案例,还是多一出“闹剧”一个布满陷阱的阴谋?现在只能猜测。
不过,腾中和通用最新签署的收购协议,让那些曾猜测腾中只是“炒作”、“瞎闹”的人会有点尴尬。1.5亿美金收购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专利使用权等等,看上去不像只是“炒作”可能支付的成本。如果“瞎闹”的话,也需要豪情万丈的想像力去揣测腾中决策者的智商。
抛开所有演绎成分,这仍然只是一单生意而已。做成生意的规则很简单,无非买家和卖家都觉得划算。许多评论者担心的事情,比如悍马是一堆“垃圾”、是通用淘汰的项目、中国缺乏海外并购经验、折戟沉沙的案例很多等等,腾中恐怕不会不知道,真金白银想做成这笔交易的人,一定比在旁边看热闹发议论的人更关注、更了解自己想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担心掏钱的人比看热闹的人更不了解核心信息、更容易吃亏上当,显然多余。
持阴谋论者说,当前国家鼓励海外并购的背景下,一些企业把海外“垃圾”资产包装成优质资产,从国内套取巨额信贷资金完成收购。不排除腾中收购悍马也存在不为人知的重大“阴谋”。腾中如果实施这类“阴谋”实际上是在犯罪,而没有任何证据就猜测一个企业在实施犯罪行为,这种行为本身就非常不可取。更何况,如果这类大白于天下的“阴谋”那么容易得逞,更需要检讨的是为什么银行信贷那么容易获得?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审批是否可以过关?
提醒中国缺乏国际并购经验,此前多为失败案例是必要的。但是,因此过度猜疑一切新的海外并购尝试,则完全没有必要。所谓过度,是指对几乎所有海外并购都持怀疑、吃亏、阴谋论的看法。这种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弱者思维,总觉得海外特别是美国比中国强,跟洋人打交道必然吃亏。不可否认,迄今为止,中国海外并购确实缺少经典的成功案例,但是,伴随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海外并购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企业要经常面对的课题。在大的潮流和背景下,去实践、摸索总是需要支付成本,但不应该否定海外并购本身对于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意义,更不必抱着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新的尝试。
最需要避免的是,那些怀疑的、指责的舆论影响到政府审批。现实环境下,政府审批海外并购仍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但是,政府审批应该局限于法律赋予的范围之内,而不应该超越法律权限,或于法律模糊处作出倾向于符合舆论预期的裁决。政府做合规审批,不能替代企业做是否划算的判断,更不能像此前个别案例,造成企业巨大损失而无任何解释交代。
政府、企业、社会、舆论,在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适应、磨合、犯错都很正常。发展的眼光看,指责犯错甚至裹足不前是最不可取的态度。建设性的态度应该是,相信企业尝试的诚意,鼓励企业实践的勇气,总结过去失败的经验教训,防范各种对企业正常投资行为的不当干扰,还商业于商业、生意于生意。
相关专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刘伟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