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组织架构下,通用汽车的全球业务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于底特律的北美业务,另一部分是国际业务,由位于上海的GMIO运作。这意味着,亚太区业务在现阶段已成为通用除北美业务以外国际业务的核心。
而印度市场,将成为双方合作成效的试金石。
整编通用亚太
对于印度市场,通用并非不知其潜力,只是无力践行。
通用汽车在印度建立据点已久,但直到1999年才基本确立了发展方向。经过一番重组后,通用汽车建立了独资公司。
目前通用在印度与整车制造和销售有关的实体主要有两个整车厂以及一个在建的发动机厂(预计年底建好)。另外,通用还拥有雪佛莱的销售网络和一家销售公司。
不过,通用一直受困于市场开拓。在其现有产品中,通用凭老凯越[综述 图片 论坛]、SPARK在内的5、6款车型,在印度拥有约6000辆/月的销量,这与印度每年200万辆的汽车市场总量相比,反差巨大。
在与通用汽车确立亚太合作计划后,陈虹决定进行一番实地考察。2009年8月,陈虹只身来到印度,进行实地调研。
这一过程中遭遇的第一个细节便让陈虹记忆深刻,徒然意识到了印度的空间——对方特意选择了他们认为非常高端的一款自产车——通用印度公司的凯越轿车前往机场迎接陈虹,而这种车在中国市场正是由上海通用生产的,即便其升级产品新凯越,也只是一般家庭使用的中档产品。
根据印度政府制定的到2016年的发展计划,小型车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铃木、现代、塔塔、本田、福特、日产、丰田等整车制造商都纷纷致力于此。在这一计划出台之后,印度市场掀起了小型车生产的新高潮。而通用汽车由于没有合适的产品,迟迟难有斩获。
陈虹的印度之行则使其确信,“我们的产品将非常适合印度市场”。他的信心来自上汽通用五菱——这个位于柳州的整车制造商,在产品价格、成本控制、企业服务等方面已成为微型车领域的标志性企业。此前的2006年,通用汽车曾专人进驻上汽通用五菱,并成立了SGMW海外事业部,由于种种原因,SGMW海外事业部的业务并没有实质性发展。
陈虹认为,将上汽通用五菱的产品经过印度本土化的改造后,将具有相当的市场。因而,这个品牌将成为印度攻略中的主选之一。
此外,上海通用汽车雪佛兰品牌刚刚在中国发布了新赛欧[综述 图片 论坛],这个针对中国新兴城镇市场推出的小型车也会在印度具有竞争力。这一品牌的产品导入印度也被列入了合作计划。
在迈出整合通用印度的第一步后,双方还计划进入整个东南亚市场。上汽下属自主品牌的车型也有可能通过这种模式进入更多的市场。“商业合作就要共赢,然后才能找寻新的机遇。”陈说。
据介绍,在进行资产评估后,上汽对香港合资企业会出资不少于1亿美金注入到印度公司。今后,印度合资公司拥有包括工程、制造、采购、营销等全价值业务链业务。如同中国国内的合资企业模式。
当然,与通用的合作,上汽并没有忘记双龙的教训,工会等力量拖垮双龙的事实历历在目。在谈判中,上汽对这次新的投资制定了明晰的风险防范计划,并将选择在合适的时机支付相关费用。
拿下1%黄金股权
对艰难挣扎的通用汽车而言,上汽的出手让其稳定了亚洲业务。当然,上汽也自有所求。
按照中国的新会计准则,持股比例50%的企业,明年不能合并财务报表。2009年,上汽与通用的合资企业上海通用的销售收入将达到880亿,这个数据对于上汽而言举足轻重。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帮助上汽解决这一难题需要通用汽车作出选择。
此前,上海大众的销售公司由上汽控股,上汽可以并表。借鉴此模式,上汽和通用此前也曾讨论过上海通用生产由通用控股,而销售由上汽控股这种类似平衡的方式。但这并不是最经济的操作方式。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用转让给上汽1%的股权。”陈虹说,这个话题由来已久,在韩德胜的前任瓦格纳时代,上汽方面曾提出过类似的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此事并没有明确的结果。
而现在形势已变。2009年5月19日,当胡茂元与陈虹在底特律再次提出这一要求时,韩德胜与通用汽车终于点头。
最终,工作组经过讨论,以8450万美元的价格,通用将上海通用1%的股份转让给上汽,而为了免除通用的担心,上汽也答应了通用可以回购的要求——即在满足上汽可以并表的前提下,通用可以购回股权。
当然,通用的让步不仅在于上汽此次的财务支持,更在于面对未来的图谋。而这个问题,也正是上汽的焦虑。
“我们一直在探讨要怎么样把中国这种合作的优势延伸出去。”陈虹说,“合资企业发展到现在的程度确实面临着问题,就是上汽和通用怎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合作的层次。”
按照陈虹的预测,到2014年左右,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2000万辆的销量,这会极大的改变合资双方的地位,“跨国汽车制造商要想在中国取得足够的市场,必须加紧与合资伙伴的关系”。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这种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再是一个跟随者,现在已经有资格成为一个挑战者[综述 图片 论坛]。”陈虹,这个一贯行事低调,但内心高昂的斗士在不经意间流露峥嵘,“从国内来讲,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快速成长,对合资企业已经形成挑战;从国际范围来讲,就是我们会改变汽车工业这个概念,已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种源自宏观市场上的抱团需求,最后推动了此次双方的合作。底特律独立汽车市场分析专家丹尼·布朗认为:“突破原有的市划分限制是正确的选择,这对合资双方都有利。当然,这种合作的前提是,合作双方都能从合作中找到合理的利益。”
此前,在中国成立的诸多合资公司中,外方往往会限制其进入海外市场。而上汽与通用共同拓展亚洲市场的举措,则成为一种突破。
“实际上世界跨国公司的高层都比较明智,他们也看到这一点。他们要做的这个选择,就是怎样在这种格局改变过程中获益。借助合资伙伴的力量拓展全球市场,通用的选择是明智。”陈虹说。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ujm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