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的标杆油价正面临难得机遇
增强中国在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是个老话题。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提供的数据,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从2005年的670万桶/日增至2015年的1110万桶/日、2030年的1650万桶/日,年均增长率为3.7%。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急剧上升,进口量将从2005年的310万桶/日增至2030年的1310万桶/日,对外依存度达到80%。2010年左右,中国有望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相当于欧盟所有27个成员国的进口量之和。但是,国际石油市场主要的标杆油价却都不是来自中国。增强中国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迫在眉睫。
目前,建立中国自己的标杆油价正面临难得机遇。作为亚洲原油标杆的印尼塔皮斯(TapIS[综述 图片 论坛])和马来西亚米纳斯(Minas)都因为现货供应量的减少而逐渐失去标杆价格的地位。这样亚洲在石油标杆价格方面出现了真空。另外,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价格作为全球油价的标杆价格饱受诟病,因为它过多地反映位于内陆地区库兴(Cushing)交割点的当地供应与库存状况,且很容易受到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世界石油市场也需要一个反映石油消费大国供需情况的标杆油价。
第一,在缺少市场主体多元化和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基础上建立石油交易平台和标杆油价。这一平台的建立需要具备几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其中包括能源市场交易主体的多元化、良好的法律保障、先进的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完善的合约交易程序和交割安排、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等等。目前,中国国内石油市场的交易主体还没有实现多元化,因此也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市场,而人民币又不能自由兑换。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石油交易平台的建设,需要研究在这些约束条件下如何建立有效的石油交易所。
第二,要大力推行石油交易的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十分重要,石油-美元计价机制是美国保证美元霸权的重要机制,但对于非美国家则面临巨大的汇率波动风险。此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了改变美元作为石油交易计价货币的尝试,如伊拉克、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等。中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与我国一些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国实行易货交易。还可以推动与重要石油来源国实现石油交易的人民币化,并给予这些国家保证人民币清偿能力的承诺。
第三,寻找适当时机,继续完善中国的商业石油储备体系,并通过这些储备量的变化,来反映中国市场的供需情况,使得中国的商业储备信息像美国的商业储备信息一样影响国际油价。同时,利用外汇储备增加中国在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中美两国在外汇储备问题上不只是利益相关者,而是利益共同体。在这一背景下,中美两国可以寻找更多的合作基础,采取更加步调一致的政策,寻求互利共赢的模式。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作者:
编辑:
wulia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