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自去年12月问世以来,在实践过程中诸多问题暴露无遗,除调价不及时屡遭诟病外,对于新机制该不该透明处理各方也争论不休。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将就目前这一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其后发改委方面否认了这一说法。
此前就有消息透露,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最近与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虽然石化“巨头”很快就否认了前述说法,并称会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但是市场对新机制的争议早已随之升腾。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成品油定价机制目前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担忧当下的透明机制会诱发投机行为;另一方面,对公众来说,其实这个定价机制还不够透明。这里所指的公众要求“透明”,其实还不是国外涨多少我们就坚决地跟着涨多少,而是要清楚地告知公众,国内现在的油价所对应的国际油价究竟多少。调控者往往有其宏观考虑,如果不能调整到位,则需要跟大家说明“不能到位”的具体原因。再者,能不能选择另一种方式,即按规则调价,而负担问题则采用其他补贴方式。
林伯强对记者说:“政府当前面临一道选择题,即弄清投机成本和信息公开的社会成本孰高孰低。事实上,在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下,信息是否公开都会导致投机,而信息公开的社会成本可能会低一些。因为公众关心的是定价公平性与合理性,有选择的透明是不会让公众满意的。信息不透明可能会使很多人批评政府跟垄断部门沆瀣一气,这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投机也是要有一定成本的,关键是储存能力。就成品油来说,卖方仍然占上风。现在中国的成品油基本上是国企控制,民营比例较小,只要国企不参与或配合,投机的量就是可控的。而且发改委对调价仍有主动权,比如调整幅度并不是严格按照规定,还可以从技术上增大投机成本。”林伯强对记者说。
此外,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对记者表示,“现行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只能算是过渡性的制度,存在争议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中国能源领域改革的方向需要明确。改革不能只是为了解决央企的问题,让‘共和国长子’获得更多收益。”
相关专题: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