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直面“特保”取得阶段性胜利
2009年10月13日 06:29慧聪汽车配件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频频遭遇反倾销调查。中美轮胎特保案更是把这种贸易壁垒推上了顶峰。9月30日印度财政部保障措施局发布公告称,正式终止对中国乘用胎的特保调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中国面对轮胎特保案的阶段性胜利。

慧聪汽车配件网】针对愈演愈烈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摩擦,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日前,印度政府宣布正式结束对华进口轮胎的反倾销调查。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出口贸易摩擦中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针对印度取消对华轮胎反倾销表示,这一决定不仅有利于中印双边贸易关系的稳步发展,也有利于印度众多下游企业的利益。中方希望与印度政府就双边贸易中的问题加强沟通与协商,并鼓励双方业界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橡协会长范仁德说,印度对中国产乘用胎发起特保调查,是在美国发起对华轮胎特保调查后的盲目跟风之举。印度终止对华轮胎特保调查,不仅能保护国内出口印度的轮胎企业的利益,也将对其他国家起到警示作用。

范仁德认为,印度特保案能以中方的胜利告终,一方面是中方对此案高度重视,应对及时、理由充分。商务部与印方进行了多层次磋商交涉和充分的法律抗辩,中橡协、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及国内轮胎企业也进行了积极的法律抗辩和游说工作,让印度方面了解到了中方的真实情况。虽然中国出口印度的乘用胎数量不多,涉案企业也不多,但中橡协仍在第一时间组织涉案企业积极应对。另一方面是美对华输美轮胎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后,中方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反制措施,也给印方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据中橡协技术经济委员会主任赵文权介绍,2009年5月18日,应印度轮胎工业协会申请,印度财政部保障措施局正式对我国乘用胎发起特保调查。8月21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听证会上,中方用充分的事实和证据证明了调查期内中国对印出口轮胎并没有扰乱印度轮胎市场,也不存在产业损害和贸易转移,而且原告印度轮胎工业协会成员的轮胎产量只占印度总产量的42%,不足以代表印度国内产业,本案并不符合印度相关法律的立案条件。9月25日,印度轮胎工业协会向印度保障措施局提出了撤销调查的申请。

2009中国网民汽车消费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