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品牌轮胎企业产能过剩现危机
2010年06月30日 09:05慧聪汽车配件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为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国,中国的国产品牌轮胎企业正面临着生产过剩的危机。自美国轮胎“特保案”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以来,此前严重依赖出口的国产轮胎品牌都遭到沉重打击,但与此同时,国产轮胎的产能却在不断增加。

来自广州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广东对美国轮胎出口下降13.7%,所占比重也由去年的39.1%下降至今年的29.7%。而根据橡胶工业协会“十一五”规划和预测,2010年,中国轮胎总产量将达到约7亿条,增幅达7%左右。

国产轮胎品牌约有超过40%的市场在国外,尤其美国市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目前来看,出口的严重受阻并未影响国内轮胎企业的扩产热情。

业内人士认为,大部分国内轮胎企业大规模扩产,且急于上马新的轮胎项目,主要是看好繁荣的国内汽车市场,希望能借此挖掘国内的需求,实现“由外向内”的转型。但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出口受阻

2009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3年中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

紧随其后,欧盟也对中国制造的轮胎竖起了“环保壁垒”,阿根廷也展开了轮胎的反倾销。到目前为止,向中国轮胎出口企业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国家已达10余个。

更令国内品牌轮胎厂商心急的是,今年以来,包括天然橡胶在内的原材料价格高涨,其中,天然橡胶、天然铁矿石价格都是翻倍增长。

目前中国天然橡胶70%依赖进口,进口关税高达20%。自去年8月份开始,广东天然橡胶进口均价持续上涨,从每吨1459.3美元涨至今年5月份每吨24800美元。尽管许多企业上调轮胎出厂价格,但远跟不上橡胶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在国外冷、国内热的汽车市场现状中,国产轮胎并没有出现由出口向内需的转变。”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表示。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轮胎产量为16744万条,而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出口轮胎8022万条,我国轮胎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8%,出口依赖依然很大。

加速生产

虽然面临出口受阻和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但国内轮胎品牌企业的生产线仍“热火朝天”。

2009年,金宇轮胎有限公司年产1050万套半钢子午胎项目已部分投产;双星集团上马了年产10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山东玲珑年产1200万套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等五个建设项目也已开工;今年年初,中策在下沙再开建22万平方米的厂区。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轮胎产量为7416万条,同比增加25%,环比增加1.6%,1至5月份轮胎总产量为31230万条,同比增加31%。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