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外贸“高分”下的自主品牌困境
2010年11月18日 09:21慧聪汽车配件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今年1~9月,我国各类汽车零部件累计出口总额为260.6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额252.53亿美元的水平;进口总额为184.2亿美元,也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额168.86亿美元。今年1~9月我国汽车零部件贸易顺差达76.4亿美元,顺差幅度较去年同期增大。去年同期,中国汽车零部件的贸易顺差为59.7亿美元。

数据显示,在8类汽车零部件中,发动机零部件、制动系统零部件、电子电器零部件、行驶系统零部件等4类出现贸易顺差;而传动系统零部件、发动机、车身附件、转向系统零部件等4类则出现贸易逆差。据统计,贸易顺差最大的是行驶系统零部件。1~9月,行驶系统零部件出口额为100.09亿美元,进口额为9.3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90.76亿美元。

即便是这样漂亮的数字,也难掩盖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颓势。即将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再次将汽车产业推向了由做大到做强的风口浪尖。在通向汽车强国的道路上,零部件是绕不过的一道坎,业内专家称,世界上所有汽车强国都是建立在强大汽车零部件工业基础之上的,中国要成为汽车强国必须加强对零部件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技术缺失的危险性,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企业经营者都心知肚明。为什么没有企业愿意尝试?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与整车相比,零部件投入周期更长、资金门槛更高、经营风险更大。“如果在整车市场能赚的盆满钵盈,谁还愿意去做核心技术?正是这种短视,让中国汽车企业一次次错过了历史机遇,其结果就是时至今日,中国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在汽车电子、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已高达90%,而绝大部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却集中在技术含量少、利润水平低的低端领域,价格几乎成为中国企业唯一的竞争手段。

就目前来看,改变零部件现状绝非易事,考量的是政策和企业的战略眼光。从政策角度看,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鼓励政策都针对整车,对零部件企业的支持少之又少。按国际上标准,整车和零部件的比例投资应该在1:3左右,而中国的现状仅为1:0.3,投入经费严重不足。而从企业角度看,核心技术的研发经费投入同样少之又少。

从国家政策看,未来政策将进一步转向零部件领域,这将极大的改变过去“重整轻零”的局面。在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已经展现出突破核心瓶颈的决心。而从企业层面看,除上面提到的欧意德外,潍柴集团也提出了再造1000亿级绿色动力计划,整车企业中的吉利奇瑞也不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这些都让以技术突破为核心目标的十二五规划,变得充满希望。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