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交通拥堵成焦点 病入膏肓成“无解方程”
2010年10月09日 08:45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继京藏高速连续堵车100多公里后,9月17日晚,北京市拥堵路段高达143条,3公里距离车行3小时,全市交通几近瘫痪。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成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焦点。

汽车高速增长带来的道路拥堵,不仅市民抱怨,更让交通管理部门头疼不已。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欣喜与自豪,也有几多忧愁。

如今的北京,公交先行、尾号限行,单行线、限时左转、提高停车费、推行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法,如此这般,能想到的办法,全都用上了,依旧照堵无误!北京的交通拥堵,不,中国的城市拥堵问题,让人束手无策。

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加上城镇化速度加快,购车人数不断上升,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无法跟上汽车发展的步伐,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严峻。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经济仍处在快速发展中,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要保GDP,还不能不让汽车业发展,甚至连发展速度放缓一点都不行,汽车让中国陷入两难境地。

要命的是,中国人口多,资源少,更使这一难题难上加难。美国和中国国土面积基本相当,但只有3亿人口,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就是说一个美国人拥有四个以上中国人的生存空间。人多自然需要更多的住房,也应当有更多的城市绿地,能留给修路、停车土地空间就更少。所以尽管美国汽车保有量比中国多得多,但交通拥堵问题并不比中国突出,也不象中国如此普遍。

跟欧美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汽车市场的特点是第一次购车比例很高,旧车置换比例很低,市场上售出的汽车绝大多数都体现为保有量的增加,而不像欧美国家,市场车辆置换率很高,增加一辆新车的同时就会淘汰一辆旧车,车子的总保有量处于平稳状态。现在中国的平民百姓刚刚尝到使用汽车的甜头,没有理由剥夺他们享受汽车的权力,刚性需求非常强烈。所以交通拥堵虽然是全世界的难题,但中国尤为突出,而且愈演愈烈。

现在在中国,购买力已不是问题,唯一影响汽车发展的因素就是城市资源,包括能源、道路空间及对空气污染的承受力。能源问题与空气污染,虽然也严重,也迫切,但空气毕竟“看不见、摸不着”, 而石油远没有到用尽了的时候,而且事关全局,不是每个人时刻都操心。只有道路拥堵和停车位,无事无刻不困扰着每一位车主,是眼前最现实的烦恼。

如何解决北京交通问题,那些专家学者们的高见都很一般,给出的对策也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所谓“摊大饼”,“环状结构”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今天,说了20年,都是人云亦云,“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实际上北京市的结构已大大优化,贯通全市的东西南北大道已经有了好些条;“发展公共交通”更是老的不能再老的话题,修地铁,加线路,全国率先实行公交优先,尾号限行,提高停车费,地铁2元随便坐,公交刷卡收4毛钱,学生卡还要减半,票价“创世界新低”,地铁还在修,公交线路还在增加、延长、优化,就剩一个收取拥堵费还在议论中,还能怎么样?所谓“鼓励买车、限制用车”的建议,纯属扯淡。中国现在买车的绝大数属于首次购车,有几个家庭买车不为使用,就是为了摆设?再说停车就不困难?转圈找不着停车位,其痛苦也不亚于堵车!

北京自打把老城墙拆后,就向世界敞开了胸怀,是全国最开放的城市,对汽车购买从不设任何限制,包括居住北京的无本地户籍人士。现在常驻人口超过1900万,“大饼”已经从二环摊到了六环以外。人人都说北京汽车太多了,但不包括自己。

北京如果要限制新车上牌,不仅会得罪想买车的“潜在车主”,更也要得罪全国的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他们可是财力雄厚,且与政权上层交往颇深,本省中也不乏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就“代表民意”,还有充分的话语权。

北京交通病入膏肓,已然成为无解的方程。

相关报道:

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良方是什么?

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平稳 景区交通流量继续增加

30日北京交通晚高峰可能持续6小时

9天管制 国庆期间上海交通管制方案公布

巴黎车展开幕 靓车美女尽收眼底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zhangss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