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高立新
2010年01月23日 18:14网上车市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为中国汽车业的一面旗帜,奇瑞汽车在研发方面投入一直居于自主品牌车企前列。奇瑞的自主研发现状如何?整车研发的趋势又是什么?盖世汽车网为此专访了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高立新。

高院长就汽车平台开发、新车研发周期、汽车试验及主客观评价和奇瑞进入微车市场等诸多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记者:目前奇瑞汽车拥有多个平台的多款车型在市场上销售,同时又有多个新平台正在研发之中,您先介绍一下奇瑞目前各汽车平台的开发情况。

高立新:汽车平台从广义来讲,有底盘平台、发动机动力系统平台、电子电气平台、空调热管理平台等等。目前我们通常说的是狭义平台,就是指底盘的平台。

我们从工程角度看来,一个平台会限定前后轴的负荷上限以及前后轴的类型。轴距和轮距则在一定得范围内可以调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开发一款车。

目前奇瑞的汽车平台比较多,早期的平台有风云的A平台,东方之子[综述 图片 论坛]的B平台,QQ的S平台、瑞虎的T平台。而A5平台是奇瑞汽车承前启后的一个平台,之后更新的平台还有M平台,B2平台的;A3就是在M平台上开发的,瑞麒G5[综述 图片 论坛]/G6是在B2平台上开发设计的,这两个平台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我们还为SUV开发了P平台,为高端商务车开发了H平台。

记者:刚才听了您介绍,我们粗粗算了一下,有将近十个平台,在目前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阶段,需要同时拥有那么多平台吗?

高立新:我们现在也正在进行平台的整合工作。

从汽车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一个整车企业需要经历一个平台从无到有,从有到多,最后而从多到精的发展过程。

企业生产的汽车首先需要被顾客认同,给顾客多种选择,满足市场不同需求,就需要有多个平台去让大家选择。然后淘汰不被市场接受的平台,并逐步改进、整合多种平台,把平台做精。

奇瑞现在正在经历的,就是从多到精的这个过程。

记者:奇瑞的多汽车平台战略,是否导致专用件比例增高,而通用件比例减小?而汽车通用件的比率高,可以降低生产、研发、采购成本。您认为应如何平衡专用件和通用件的关系?

高立新:车型开发从战略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车型战略。这样会给每辆车带来更多的专用件。第二阶段是平台战略,现在,我们奇瑞已经发展到了平台战略,开发了几个大的平台,同平台产品间,大量配件可以通用,专用件会减少。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零部件系统集成的方法,进行新车的设计。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通用件的比例。既提高通用化,又降低了成本,也解决了个性化的问题。

记者:目前奇瑞开发一款全新车型,从前期的市场调研到最终能够批量生产上市销售,总共大约需要多长的周期?

高立新:我们开发一辆新车,从市场调研到批量生产这样一个周期,一般在36到48个月。

可能消费者会觉得开发周期比较长,其实对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这段时间是必需的。

国外有些媒体说一辆新车开发只要27个月,甚至有报道**公司只要9个月。这是由于他们开发节点的算法和我们不同。在现有的平台上,换一个造型、内饰,这样的新款车开发周期就大大缩短了。我们也正在努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开发周期。

记者:目前国内在汽车试验和主客观评定方面还存在诸多空缺。作为汽车自主研发的重要一环,您认为如何提高我国汽车试验和相关评价的能力?

高立新:我们在汽车验证性试验研发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在开发性试验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在开发性试验主观评价这一块,对主观评价的人要求很高。第一,要身体好,能承受车辆极限工况;第二,反应要灵敏;第三,要有汽车专业知识;第四,对汽车驾驶熟悉,对汽车的反应要有极好的感觉。

在外国,进行主观评价的是一些专业的赛车手,或者一些有丰富赛车经验的业余爱好者,这些人对汽车专业也很了解,他们是很理想的主观评价人员。

但在国内,汽车进入大众家庭也只有短短几年,这一群体还需要壮大。当然,我们也在培养一些进行主观评价的工程师。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主观评价能力,但是未必能达到国际主观评价的先进水平。所以还需要行业的扩大,特别是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真的希望一些专业的车手能够把主观评价看作是真正的职业,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去年奇瑞投入微车市场。您认为作为一家轿车生产的企业进入微型商用车,会拥有哪些优势?

高立新:奇瑞进入微车市场是因为有市场的需求。而且奇瑞作为一家轿车的生产企业投入到微车生产从技术方面是从高往低走,起步比较容易。

奇瑞有很好的成本质量管理和产品开发的经验,进入这样一个新领域对奇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是未来的一个增长点,同时能为国家在微型商用车技术的提升,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起到积级的作用。

记者:奇瑞的微型商用车从风格上更趋近北美五菱,日本的铃木还是其他风格?

高立新:奇瑞早期的微型商用车开发是从轿车起步的。我们开发的第一款七座的商用车实际上是从MPV[综述 图片]上改进设计的。

在微车方面,日本的实力比较强。

我们现在开发微型商用车就更贴近商用车的需求。技术有转化和演变的过程,不能把轿车化的设计直接应用到商用车的市场,要在细分市场就体现出它的价值。微型商用车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和技术发展空间。

相关专题:

奇瑞2010年上半年A股上市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