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都在第一时间否认了捷达、桑塔纳将在3年后停产的传闻。此前,网上有爆料称,上海大众对桑塔纳的销量计划正逐年降低,至2013年,该公司对桑塔纳的销量计划为0,而一汽-大众也将逐步停产捷达。
这个消息让人颇感意外,尽管两款车型的“服役”年限均已超过20年,但仍是南北大众销量贡献最大的支柱产品。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4月份,捷达单月销量高达2.15万辆,占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总销量的47%,桑塔纳单月销量也达1.69万辆,占上海大众大众品牌总销量的33%。
然而停产传闻却说得有模有样,爆料者称,消息来源是一份在大众某核心配套商处发现的内部资料。不过一汽-大众公关部徐颖向记者澄清,这不过是一个误会,捷达这个品牌不可能消失,所谓停产,其实不过是正常的改款或是换型。
上海大众公关部刘红玉也笃定地对记者说,桑塔纳不会停产,该车型一直供销两旺,停产会给企业的销量带来损失,而且目前也没有听说管理层有涉及停产该车型的任何决策。
这份“泄密”的内部资料来自大众的配套商,其中明确显示了上海大众未来几年关于桑塔纳的销量计划——2009年86572辆、2010年62640辆,2011年48438辆,2012年30437辆,2013年0,爆料者据此推断“桑塔纳将于2012年停产”。
最有可能的替代者是朗逸。在上述“泄密”资料中,朗逸的销量计划与桑塔纳正相反,2009年9万辆,随后逐年上升,到2015年达14.24万辆。
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朗逸单月销量已达1.48万辆,销量直逼桑塔纳,已经承担起上海大众冲量的主力角色。
与桑塔纳同为“老三样”的捷达,停产传闻则出自一汽-大众于5月8日举行的成都项目启动仪式。今年3月份,一汽集团在天津产权交易所挂牌,以5亿元出售成都基地,一汽-大众随即摘牌,正式将该基地归入其囊中。
根据计划,一汽集团和德国大众将共同投资5.5亿欧元 (约合人民币50亿元)新建该基地,建成后,除继续生产捷达和速腾外,还将投产代号为NCS、捷达NF的新车型,其中捷达NF是现款捷达的改款车型,并将于2012年起全面替代现款捷达。
“传闻中的停产跟真正的停产不是一个概念,比如开迪我们可以说停产,因为一汽-大众已经不再生产这款车型了,而捷达只是改款,新款上来后,老款就会逐渐停产,但捷达这个品牌还会继续保留。”一汽-大众公关部人士说。
“我认为捷达、桑塔纳停产的可能性不大,至少最近几年不大可能,”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目前两个大众都还没有哪款后续车型可以接捷达和桑塔纳的班,尽管现在来看,新宝来和朗逸都已月销过万,但同级别的凯越和伊兰特悦动月销都高达2万辆以上,所以,新宝来和朗逸仍然不能替代捷达和桑塔纳。”
事实上,尽管对外都矢口否认捷达、桑塔纳停产的可能性,但是对于这两款早已超年限服役的车坛常青树究竟是产还是不产,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内部都曾有过诸多争议。
由于车型老化、利润渐薄,南北大众都曾多次试图在生产计划名单中删去捷达和桑塔纳的名字,但由于两款车型市场销量过大,最终没有人敢轻易做出停产决策,因此,捷、桑的去留至今仍是一个难以取舍的尴尬问题。
此外,大众正计划在中国实施动力总成战略,并承诺通过引进并搭载大众最新的TSI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发动机和DSG双离合变速器,在2010年底之前,让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生产的主要车型油耗及排放都降低20%以上。
目前,捷达和桑塔纳分别是南北大众单车销量最大的支柱产品,但最大的矛盾是,如果不在这两款车型上搭载新技术,大众在中国降耗减排的目标将会成为空谈,可是以两款车型目前的市场定位和消费人群来看,搭载这些成本高昂的技术并不现实。
可以说,捷达、桑塔纳正在拖大众技术路线的后腿。“这是大众在中国的成功之处,但也是其失败的所在”,新华信研究副总监金永生认为,尽管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有绝对优势,但支撑这一成绩的核心却是两款极其老旧的车型,而且后续新车尽管技术更先进、外观更时尚,但仍没有一款能够担此重任,这样的产品构成并不健康。
某一汽-大众经销商向记者透露,目前捷达已经单车利润过低,厂家也开始着手准备调整捷达在总体销量中的比重,除刻意减少经销商的捷达库存外,还在商务政策中明确要求经销商将捷达的销量比例降至40%以内。
“企业投产一款新车,利润将经历两次门槛,第一次门槛是前期投资以及债务的偿还阶段,之后该车型将进入纯利阶段,也是最赚钱的时候,而第二次门槛,则是成本与售价越来越接近,利润开始变得微乎其微,显然捷达和桑塔纳都已经到了第二次门槛处了。”金永生说。
除此之外,让捷达、桑塔纳停产的另一个理由是,过于老化的车型会直接影响年轻用户群对大众品牌的印象,将来想再扭转会难上加难。
不过以捷达、桑塔纳目前在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绝对销量主力地位来说,一旦停产,不仅直接影响企业销量,还会影响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没有哪个决策者愿担这样的风险。
“捷达、桑塔纳是否停产,还是要市场说了算,至少这两款车型目前在二、三线市场仍有巨大的需求,将来卖不动了,或是有替代产品出现,厂家才有可能真正停产。”徐长明说。
作者:
周洁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