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通用没落终结美国模式
2009年06月01日 21:55凤凰网汽车 】 【打印已有评论0

当2008年美国通用还在庆祝自己的百年庆典的时候,其老总瓦格纳在宣布其宏大抱负的时候,应该知道通用已经处于危险的境地。当2009年初,瓦格纳还坚称自己不会辞职的时候,他应该知道通用离他越来越远。

但是,通用的失败绝不是瓦格纳个人的失败,作为美国百年汽车工业的象征,通用的失败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失败,而是标志着美国模式的终结。

所谓的美国模式,是与日本模式或者东亚模式、欧洲或者德国模式相比较而言。

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100多年历史中,美国人虽然不能成为最初的开拓者,但是从20世纪初就掌握了世界汽车市场的主导权。这种主导权来源于其巨大的市场空间,来源于美国汽车厂商的不断革新。

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打开了美国人领先世界汽车产业的闸锁,斯隆的公司化管理模式让美国人在管理上更加有效率,以麦克纳马拉为首的蓝血十杰让美国汽车厂商唯财务管理为最高标准。

但是,新世纪给美国人带来的不是好运气,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巨头的经营状况日益转坏,除了福特及早壮士断臂,其他两家公司先后申请破产保护。

可谓成也美国模式,败也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的特点,一是大规模紧密型的扩张模式。从美国汽车历史上看,今天的美国汽车企业都是通过不断的兼并重组不断扩大规模而来,这种重组的扩张不仅仅包括国内的兼并,而且还包括国外的兼并。兼并过来的品牌往往在一个公司的框架内实施紧密型的管理。

反观其他国家的企业。日本企业是以一个企业的不断内生发展而壮大,高端品牌也仅仅是企业发展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后而建立,而品牌的发展也仅此而已。

欧洲也多是内生式的增长模式,后来虽然实施了各种重组扩张,但是各个品牌之间的独立性很强,基本不在一个公司的框架内运转。

可以看出,美国模式的特点造成公司内部每一个品牌均投入平均的力量支持。但是这就造成一个问题,一个公司的领导集体的精力、时间以及公司财务都是有限资源,平均分配力量,带来的结果是每一个品牌可能都不会打造成精品品牌,没有尖刀效应。对于市场的应变能力则缺乏敏感和快速的反应机制。这种模式,在繁荣时期,消费扩张,可能会带来各个品牌的繁荣,但是一旦危机来临,品牌之间就出现短板效应,短板品牌从而拖累整个公司陷入困境。

美国模式的第二个特点是强大的工会力量。工会力量在欧洲表现得也很突出,但是并没有像美国汽车产业这样造成巨大的负担。这种负担在繁荣时期,企业尚能消化,但是危机来临,刚性的劳工成本不能快速向下调整,从而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此时,亏损在所难免。

美国模式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财务标准至高无上。二战结束以后,福特的蓝血十杰创造了标准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让福特快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进而为美国其他汽车厂商所效仿。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唯利润是从,技术的投入、研发、产品的创新都是这样。但是市场的长期变化很难从短期的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这种模式造成美国汽车企业在屡次遭遇石油危机的情况下,最终都漠然处之,仍然回归传统消费市场的惯性。但是当大的变革来临的时候,由于产品、技术的积累不足,不得不被迫陷入困境。

今天的克莱斯勒、通用先后申请破产保护,并不简单是一个企业的市场失误,就像一个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在周围环境比较好、身体尚在年轻的时候,可能掩盖住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征兆。但是,当生活条件恶化后,才知已经病入膏肓。

通用今天的破产重组,标志着过去的那个百年通用的死亡。奥巴马帮助通用清理了美国工会的压力,但是没有完全彻底清除美国模式。新通用如果要获得新生,必须摒弃旧的传统模式,而不是等待美国市场回暖,一切照旧。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作者:张志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张志勇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