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紫阳
2009年12月07日 18:11自驾游 】 【打印共有评论0

紫阳恐怕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而事实上,紫阳正是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真人)在这里修行而得名。当一个屡屡在武侠小说中出现的名字与正史记载重合,紫阳便多了几分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气象。亲历紫阳,北五省会馆雕梁画栋曾经商贾云集,三座廊桥静卧大巴山脚步寂寥,站在擂鼓台上,历史的烽烟流传,张飞将军鼓点激昂……三山两水一川,好一派文武紫阳。

撰文/song

行车路线:西安(西康高速)—280公里—安康(G3[综述 图片 论坛]16)—60公里—汉阴(汉漩路)—25公里—擂鼓台(汉漩路)—30公里—漩涡镇—30公里—蒿坪镇(S3[综述 图片 论坛]10)—30公里—紫阳县(S310)—10公里—瓦房店(S310)—12公里—权河口(县道)—8公里—高桥镇

里程[综述 图片 论坛]:单程约485公里

路况:

1、西安至安康全线高速;2、前往擂鼓台个别段山路路况一般;3、擂鼓台至紫阳县城段为水泥硬化路面,路况良好;3、紫阳途经瓦房店至高桥镇为山路,弯道较多,但路况良好。

阳光[综述 图片 论坛]将阴影甩在车尾的时候,我已经飞速行驶在西康高速公路上。穿秦岭进大巴山,我的目的地紫阳,因为高速公路的串连而变得越发亲近起来。紫阳除了特有的秦巴山色、汉水风光、茶乡风情……还有被誉为“陕南小武当”的擂鼓台,素有陕南汉口之称的瓦房店。大西北地区少有的廊桥……它不禁令人心驰神往。

台名擂鼓与天齐

擂鼓台森林公园位于紫阳、汉阴、汉滨3县(区)交接堆带的凤凰山中段,属于紫阳八庙林场。虽然它在行政管理上属于紫阳县,但是驱车前往的话还是走汉阴来得方便些,一则路好,二则路近些。景区以奇峰擂鼓台为中心,总面积50平方公里,景区内山林苍翠,风景[综述 图片 论坛]奇特,动植物种类繁多。快到山顶左手有一便道拐进去2公里就到了擂鼓台大门,在山门前停车,只需要徒步40分钟左右,就能登至山顶道观。这段不长不短的步行,还不失为秋高气爽时行走于自然的极佳选择。

相传公元215年,曹操破张鲁而取汉中,张鲁投降后,刘备命令张飞率精兵在此大战曹军。战事激烈,久战不下,张飞全身披挂,亲自登上顶峰擂鼓助威,士气大振终于打败曹军,擂鼓台由此得名。早在汉唐时擂鼓台就有“仙人药园”之称,也有“陕南第一峰”赞誉,成为紫阳历代八景之一,据说八仙吕洞宾曾云游此山,留下脍炙人口的《擂鼓台》诗篇:台名擂鼓与天齐,四顾群山座座低。隔断往来南北雁,只留日月过东西。

山顶的真武庙是擂鼓台的主要建筑,始建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清代翻修的建筑了,分上殿、下殿两大部分。上殿建于峰顶,又称金顶,地面狭窄,人工开凿约80平方米台基,有正殿、签房、印房、土地庙、化钱炉,崖边有石柱。山门两侧各刻有“龙虎”二字,殿内供真武大帝石雕像及周公、桃花、灵官等泥塑像。

壁画深藏古会馆

出紫阳县城沿S310向西南行驶约十来公里,基本上相当于沿任河上行(任河为汉江的支流),路况较好,沿途很少有大的载重车,在西来之水——渚河与任河的交汇地带,就是茶乡瓦房店。通往瓦房店镇的“路”总共有三条:

第一条:是一条长约百米的钢缆木板桥,直接由公路通向村口,是捷径,也很方便,但是要向守桥人付5毛钱的过桥费,这是任何一个人都免不了的。

第二条:是由河对岸绕行的公路,是通往村子里唯一的公路入口了,不过入口会绕向瓦房店山后,路程要远出许多。

第三条:岸边泊有好几条用来摆渡的小船,虽然费用同过桥费是相同的,但需要等船家恰巧来开船,同走公路和走钢板桥来说,虽也是捷径,但需要耐心。

瓦房店素有陕南汉口之称。相传瓦房店得名于一家客栈,这家客栈的房屋是用石板瓦盖成的,后来,当地的土著人和外来移民纷纷效仿,石板房便成了该地民居的主流。明清时期,瓦房店是陕南最重要的山货特产集散地,各地商家纷纷在瓦房店修建会馆。明末清初,紫阳境内共有76家商号,其中瓦房店就有6馆17家。

瓦房店值得一看的是保存完整的明清会馆,有山陕会馆(也叫北五省会馆)、江西会馆和武昌会馆,但目前山陕会馆保存最为完整。馆舍依山而建,雕梁画栋、气势宏伟。三重天井呈阶梯状,分为北五省会馆的戏楼、观戏楼、钟楼、过殿、正殿,厢房和乐楼,大门左右雌雄双狮形象逼真,石栏杆上龙、虎、象、麒麟等动物雕刻造型多样,正殿内供奉关公塑像,四周墙壁上彩绘桃园结义和征魏伐吴的故事。乐楼前有两棵状如华盖的桂花树,每到秋季,桂花飘香,沁人心脾。

更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瓦房店北五省会馆内发现了清代巨幅建筑壁画,面积约220平方米,加上在距离北五省会馆100米处江西会馆发现的约100平方米的壁画遗迹,壁画面积达300多平方米。如此大规模并且保存完好的建筑壁画极其罕见,在全国也只仅有五处。

紧邻北五省会馆的是一座粮仓,早已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废弃掉了。四间屋式的粮仓木门是由一根根木板拼起的,可以由上而下一一抽取出,其下还有一个二十公分高的小门可以开启,不知道当年是如何在这里囤粮、入粮的,想像那场面一定很热闹。后院并排门洞式浪仓,很像陕北的窑洞,分别被命名为“洞一仓”、“洞二仓”、“洞三仓”……

在瓦房沟与营盘梁之间,有一个占地近200亩,有数十种良种茶树的茶园,驰名中外的紫阳富硒茶就是在这里研发的。这里不仅是西北地区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也是闻名省内外的茶园风景区。

紫阳廊桥有遗梦

紫阳有三座廊桥,两座在距县城50多公里地的高桥镇,名高桥。一座在更远些的洄水镇附近,名曰连桥。两处廊桥一东一西,静卧于大巴山高峻的褶皱里。紫阳廊桥不同于云贵境内的风雨桥,也不同于美国麦邮逊县的廊桥,是西北地区少有的廊桥之一。

离开瓦房店往西南方向,过权河口后向南的叉路拐去便可通往高桥镇。省道310的路面虽不太宽,但并行两个小车倒很容易。沿这条道行走约十几公里,上了县道就几乎相当于直接被引进镇子了。岔道以后的路是水泥铺的,路面非常平整,两个小车可勉强错过,路是沿着河道、顺着山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这条路没有岔道,约8公里走到尽头便到了高桥镇。

到了高桥镇,路就直插入街道,街道完全是原始的,使用石板铺成,弯弯曲曲很窄,过一辆面包车都困难,所以该镇就不许任何车辆进入,街道两旁全是插板式门面,一两间房就是一个店铺。有饭铺、杂货铺、药店、土产店。山外许多时髦的东西,这里都一应俱全,包括卡拉OK、发廊、话吧等,只是规模小了许多。

高桥镇的两座桥(姊妹桥)分别位于两条在镇前相汇的小河上,相汇后的河叫权河,属任河的支流,任河在县城处入汉江。两桥跨度各约为20米左右,基本为木质结构,大多是用整根木料支撑,两桥廊顶均为烧制的泥瓦所盖。临街的一座近三米宽,两侧有木栏杆,栏杆内侧是长木凳,供过往行人歇脚,夏天也常有人在此歇凉,两端为拱形门,廊顶四角翘起,塑有动物形状,廊顶与桥面之间数根木柱规整地支撑着,顺着桥的横梁上墨迹清晰:大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己仲夏月谷旦立。另一段横梁有捐款人名录,唐氏高氏田氏牟氏等等,可见这里在很多年前便有外人迁徙而来。另一座桥比临街桥跨度和宽度均小些,也更精制,来往行人进入桥的门为方形,门顶有两层墙垛,垛顶垛尖有景泰蓝青花瓷块镶嵌,龙头昂立垛尖,晨光下闪闪发光。廊内侧木柱上,红黄绿图案隐约可见,花瓶云朵椿树小河小船等环绕于横着竖着的木柱上。只是年久失修,部分桥顶已塌缺,两边的护栏也残缺不全。

据当地百姓的说,相传很多年前,为便于行走在河上修此两桥,农民请地方官为桥起名,时逢距高桥十八公里的龙潭有一姓高姑娘嫁于高桥镇,姑娘刚从桥上经过,地方官吟道:“新人踩新桥,就叫高桥。”高桥以此得名。

据说高桥原本很高,曾有人问高桥有多高?对方答:正月初一早上丢下去一个壳子(银元),正月十五才听到响声。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现在因山上的泥石下滑,两岸人向河中倾倒杂物,桥面与水面的高差也就十来米左右了。

TIPS:

门票:雷鼓台30元/人次;北五省会馆无门票;双桥无门票。

住宿:紫阳县紫苑宾馆 紫阳县城关镇 09154425888

小吃:紫阳糍粑、紫阳椒盐饼子、紫阳蒸盆子、腊肉、紫阳洋糖饺子、酥炕炕等。

土特产:紫阳富硒茶、柑橘、核桃、木耳、桐油、花椒等。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