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品牌发展状况调研报告(3)
2010年01月14日 20:10汽车观察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汽和荣威分列第8位和第10位。两个品牌各自仅有一款车在此细分市场征战,且上市时间都在1¬2年间,取得目前的成绩已是难得。该市场中的两个自主品牌,一汽和荣威,在品牌优劣势的分布特征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一汽奔腾B70[综述 图片 论坛]从2007年起即在此市场中发展,产品相对被更多的用户所熟悉,在购买入围率方面达到4%,超过荣威。而且,此款车在其现有用户群中赢得了不错的产品评价,64%的奔腾B70用户对他们的购买选择表示满意。良好的口碑基础,是一汽奔腾继续上升的重要支撑。但是从眼前的情况看来,一汽的品牌优势成倒三角结构。也就是说,最低的认识度和品牌好感度——略高的购买入围率——更高的产品使用后评价,这是标准的产品力大于品牌力的表现。

如果能够把品牌的影响力扩展到更加广泛的人群,并使更多的人愿意把它放到购买考虑范围之内,那该品牌的综合实力将会得到最为有效的提升。这就是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广度”的欠缺。而这个问题,荣威同样面临。

在2008年,由中高端市场下探至此市场的荣威,因发展时间尚短,认知度欠缺是比较正常的情况。在较低的认知度前提下,购买入围自然也不够理想。不过借助较高的品牌起点,荣威在中端市场的相对品牌溢价高达1.3万元,仅次于丰田位列第二。

这再次验证了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高端切入给品牌高度带来的发展空间。综上所述,一汽和荣威在中端市场,分别在产品和品牌高度上取得了自己的优势,可惜这个优势尚未在整个中端市场中被广泛的感知。如果两个品牌能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扩大自己的影响范畴,我们则可以期待看到自主品牌在该市场中更好的表现。

经济型:自主品牌优势在产品销售上,品牌力薄弱

经济型市场中,自主品牌分布集中,包括中华、比亚迪奇瑞吉利、海马等。虽然这些品牌在某些单项指标上,特别是产品市场表现相关的指标上表现尚可,但是从品牌整体力量来看,尚未有鲜明建树。

经济型轿车市场,整体品牌力偏弱,一方面与其需求层次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竞争者较多对品牌力有一定的稀释效果。在经济型市场综合品牌排名中,大众品牌以高出第二名近20分的差距排在首位。此段中分布了大众多款车型,其中老牌车型捷达[综述 图片 论坛],仍保持着第一位的影响力,实属不易;

丰田、本田日产现代别克排在第二梯队,这是母子品牌实力的交错分离的结果;众所周知,伊兰特[综述 图片 论坛]和凯越[综述 图片 论坛]是此价格段的金牌车型,但母品牌力偏弱。

本田和丰田母品牌力较强,但缺乏非常抢眼的优势车型;此价格段,是自主品牌分布最集中区域,整体看来自主品牌排位仍比较靠后。最后四位都由自主品牌占据,比亚迪排名略靠前,在16个品牌中排名第十。首次计入本市场,就位列自主品牌之首,F3[综述 图片 论坛]居功至伟。早年自主品牌多从低端发迹,经济型市场是其最贴近的向上延伸市场,例如奇瑞和吉利;另外一些自主品牌在出于稳妥,由经济型市场切入并作为目前的主力区域,例如比亚迪和海马;也有从更高级别下探至此区间的,例如中华。

所以经济型市场汇集的几个自主品牌在各自的发展上略有差异。比亚迪作为此市场区间中综合成绩最好的自主品牌,与F3的市场成功关系密切。这首先体现在认知方面,虽然认知渗透率仅61%,是所有品牌中认知广度最低的,但其头脑占有率高达12%,这可能与其局部市场的强化营销有关。我们曾经提到,头脑占有率与购买入围密切关联,所以考虑过购买比亚迪的用户占12%,排名第七。

从另一个角度验证并注解了比亚迪在市场销售上的成功。并且,从已购用户的使用反馈来看,其忠诚度也超过40%,排名第九,目前看不到产品品质问题拖后整体发展的问题。

所以总体来看,虽然不是溢价最高的,但比亚迪品牌整体呈现健康向上态势。中华位次与两年前相比下滑三位,与其销量变化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其原因不好断言。不过从单项指标表现来看,满意忠诚度是下降最多的指标。

奇瑞在低端市场的影响力非常可观,但目前其A3[综述 图片 论坛]、A5[综述 图片 论坛]等经济型新车尚未被用户广泛认知和接受,假以时日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

目前奇瑞面临的两个问题,一个来自产品略低的忠诚度,另一个来自较低的品牌溢价。前者如果影响到产品的口碑传播,可能会给销量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后者,则意味着奇瑞仍需要为品牌高度以及品牌高度所带来的盈利而困扰。

吉利品牌提升方面的难度则要更加显著,经济型和低端市场基点品牌的位置,短期内迅速调整是存在困难的。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