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距离8月2日吉利与福特完成交割、把沃尔沃正式收入旗下刚过3个月。可就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吉利-沃尔沃董事长李书福却自曝“家丑”——“对于沃尔沃的品牌价值,我个人和沃尔沃管理层有不一样的理解”。
之前的9月初,高调加盟吉利的福特原高管许国祯悄然离职,从6月2日吉利发布公告确认许的加入到他最终离开,时间刚好也是3个月。
“3个月,是一个节点。”对于跨国并购,有分析人士曾指出,在度过了最初的“蜜月期”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冲突会在管理层之间逐渐显现。
分歧初现
上述“与沃尔沃管理层存在理解分歧”的话,是李书福在11月11日“2010年度高峰论坛”上的公开表态,也是在吉利与沃尔沃交割3个月、新董事会召开了两次会议之后,李书福首次于公开场合表明自己与沃尔沃管理层之间存在分歧。而就在前一天,李书福在会见到访的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时,还乐观地表示,沃尔沃在中国的布局“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我们也不知道老板怎么想的。不过,他这么说(指在论坛上的表态)应该是他真实的想法。”一位吉利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没有人能摸透李书福善变的性格,即便是吉利自己人。
李书福的想法是,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车,沃尔沃就应该造什么样的车。“目前沃尔沃的高档车市场占有率之所以被抛到了后面,公司管理层对不同市场的变化考虑较少、产品与市场脱节是一个重要原因。”李书福曾如是表示。
但沃尔沃的董事会并不这么认为。在已经召开的两次董事会上,包括董事、沃尔沃CEO史蒂芬·雅各布在内的董事会成员都投了反对票。“我说要生产直接跟奔驰S系列和宝马7系竞争的产品,史蒂芬说这个慢慢来,不着急。”在接受国内某门户网站采访时,李书福披露了细节。
事实上,未来投放车型的分歧只是表象,其背后正是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对市场理解的不同。
“我是中国人,是从中国的角度看问题的,但他们是从西方的角度看问题的。”李书福的理解是,“我对中国的汽车市场是研究比较多的,对中国的社会形态了解也比较深,这一点我是有发言权的。”
内部隐忧
然而,就在李书福自我爆料两天后,也许是迫于舆论压力,他立即对此前的表态重新解读,称自己与沃尔沃管理层之间并无分歧,“我们之间是君子之间的讨论”。
“所谓讨论、分歧,应该说只是开始,关键要看这样‘冲突’的背后是不是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分歧。”翰威特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许峰表示。
对于这样的担忧,实际上在吉利公开表示要收购沃尔沃时便有人提出。从传统意义上看,沃尔沃是一个小众车型品牌,其用户多为低调、追求生活品质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基于这样的品牌理念,收购沃尔沃之后能否如李书福所愿——迅速扩大市场、提高销量,将会是双方的分歧之一。”许峰说。
“大家越是提出不同的意见,实际上越是表明企业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我甚至觉得这样的讨论值得继续。”现在的李书福,更愿意把“分歧”定义为“讨论”。但对吉利-沃尔沃管理层内部来说,这样的基于不同企业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冲突其实早就在上演。
许国祯的离职便是一例。
2010年6月,吉利对外宣布称,福特汽车原高管许国祯正式加盟吉利,负责全球传播和品牌宣传工作。而就在许国祯加盟吉利一个月后,又有新的“空降兵”不断投至李书福门下。此后,许国祯的位置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有一次,一位高层曾在电子邮件中回复许总(许国祯)说‘以后做方案(指吉利-沃尔沃的传播方案)要通过他一下’。”有吉利内部人士透露说,这位高层的做法让许感到很不快。
许国祯最终是否因此离职尚无从查证,但随着越来越多职业经理人的加入,加盟吉利仅仅3个月后便离开的许国祯,的确给李书福提了个醒。
下一节点
李书福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一直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11月5日,一个名为“吉利-沃尔沃对话与合作委员会”的机构宣告成立。该机构成员包括吉利方面和沃尔沃方面各4人,而在这8名成员外,李书福亲任这一机构的主席。每年举行两次会议。
在公告中吉利称,成立该对话合作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双方就制造和供应汽车产品、开发新产品和相关技术以及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合作进行探讨。但无疑,除了技术层面的合作外,加强中外管理层之间的了解才是组建该机构的根本原因。
今年8月2日完成对沃尔沃的交割后,所有权变更后的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会也随之出炉。这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由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和职业经历的业界精英们组成的“国际纵队”。
“这些董事会成员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除了文化上的冲突外,各自在利益上的诉求也会产生分歧。”有业内人士评价说。
事实上,在国产沃尔沃选址问题上,这样的不同意见在沃尔沃董事会内部也已显现。按照李书福的想法,希望能在上海、大庆和成都同时建厂,却同样未能得到董事会其他成员的认可。“他们认为要慢慢来,不要急,要建一个地方成一个地方。”李书福说。
出发点不同,造成了双方的分歧。在李书福看来,三地同时建厂,既是对地方政府股东的最好回报,也是尽快完成沃尔沃在中国布局、提升产量的最佳选择。据了解,在吉利收购沃尔沃时所支付的15亿美元中,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于上海、大庆以及成都三地政府,在上述三个地方建厂,也是李书福此前向这三个地方政府作出的承诺。但沃尔沃董事会显然是出于对中国国情的不理解和对资金安全的考虑提出了反对意见。
李书福说,(建厂)要充分讨论、反复讨论;但留给他的时间却并不多。而日前据李书福向记者表示,在建厂问题上,国家审批层面的进展也并不顺利。
“董事会对业绩的预期比较高,耐心也是有限的。”许峰称,中国的豪华车市场竞争情况已十分激烈,倘若在车型和选址问题上久拖不决,必定会影响吉利2010财年的财务报表,“而在年报出来之际,将是吉利与沃尔沃融合的下一个节点。”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杨扬
编辑:
shiyd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