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还要多久才能实现产业化?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各方专家与车企人士也莫衷一是。总体而言,答案可以分为两派:乐观派认为再有5年左右,电动车产业化就可成气候了;谨慎派则认为,还早着呢,再等上20~30年才有戏。
不管还有多久,但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已成公认事实,这其中又以电动车看起来最有希望。众所周知,任何新兴产业兴起初期,都会经历几轮投资热潮,积极投身于这些热潮的企业无异于参加一场赌博,大浪淘沙,最终能坚持下来的只有少数。
如果把眼下这场遍及国内外的电动车热视为一场赌博的话,在这场赌局中,下注最大、决心最大的是中国政府。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由该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下称《规划》)已基本完成,国家将继续执行相关补贴政策,同时加强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未来10年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顺利的话,这份规划今年有望正式出台。
在这份千亿规划背后,是一场事关未来的“赌局”,抓住第三次汽车产业技术革命的机会、借电动车“弯道超车”从而实现由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一直是我国政府的强烈愿望。
目标世界第一
中国希望在电动车普及方面走到世界前列、引领世界汽车行业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的想法早已不是秘密,麦肯锡、罗兰贝格等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中,也纷纷认为中国有望在电动车普及方面世界领先。
现在,这股由国内外车企、政府以及环保机构等多股力量促成的电动车热潮有望在中国上演最高潮的一幕。因为今年有望正式出台的上述《规划》已锁定了10年后世界第一的发展目标。
已经披露的《规划》内容显示,政府希望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要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
《规划》还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两步走”战略。2011年至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初步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超过50万辆;另一方面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规模产业化,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基本掌握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等关键技术,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9升/百公里。
2016年至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希望超过500万辆;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年产销量超过300万辆;同时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等关键技术大规模普及,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4.5升/百公里。
不过,《规划》看起来雄心勃勃,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从目前来看,今年国内汽车的总体销量预计在1800万辆左右。《规划》的目标是10年后仅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就和目前汽车整体销量持平。电动车销量则相当于目前汽车总销量的1/3左右。
去年中国混合动力与纯电动的总体销量不到1万辆。按照《规划》的目标,今后10年间,中国混合动力与纯电动的销量每年都要保持100%以上的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首个针对新能源产业的产业发展政策,不是由某几个部委联合下发的部门规章,而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颁布,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王秋凤
编辑:
linyz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