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底,中国的商用车企业之间开始互相探听一个生产一致性检查团的真实意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个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下称中机车辆)主持的检查团,先后抽查了福田汽车、南京依维柯、江淮汽车等几家轻卡生产企业,如检查团的名称所言,他们只检查生产一致性。生产一致性是制造业常用的术语,指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与当初公告的标准达到一致。但传闻还是由此而起。在离开每家企业后,这家企业总会接到无数同行的询问,咨询内容包括检查过程以及检查的真实目的。
事实上,业内所谓的神秘检查团,其行踪并不神秘。一家被检查的企业市场部工作人员对《汽车商业评论》坦言:“好在这次检查并非突然袭击。”而检查的主导方——中机车辆技术部主任李宏光也对采访毫不避讳。他说:“这次检查不是针对哪个企业的抽查,而是一次大规模的国Ⅲ新产品公告审查。”
原来,根据2005年颁布的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规定,2010年1月1日起部分商用车将实施国Ⅳ标准。面对2010年1月起可能停止审批国Ⅲ产品公告的风险,大多的企业采取了保守的做法,抢在2009年10月初尽可能地抢报公告。
如此,按照目前公告大约2-3个月的审批时间来计算,如果2010年起确定实施国Ⅳ,它们也能搭上国Ⅲ产品公告申报的末班车。如果国Ⅳ延迟实施,企业也不会有所损失。
就这样,一拨赶公告的热潮让承担新产品公告申报和审查的中机车辆案头积压了大量的申报材料,因此在2009年底前,中机车辆要突击完成这些新申请的公告产品的审查。“大规模的工作人员被派到申请新产品公告较多的企业审查新公告产品的生产一致性,可能也就形成了传言中的抽查。”李宏光无奈地说。
其实,从国Ⅱ到国Ⅲ,再从国Ⅲ到国Ⅳ,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态度总是在坚决之中藏了无数玄机。国Ⅲ初期的EGR以及后期的国Ⅱ替代国Ⅲ,都令厂家对国Ⅳ的执行时间表打上问号。相关部委面对这个问题也是讳莫如深。
这些被抽查和不被抽查的企业都知道,即使所谓的检查是走马观花,即使他们在提前得到具体检查通知后已经把生产线上的产品从国Ⅱ换成国Ⅲ三,他们依然对检查结果的不可预知表示担忧。
企业并不是担心国家收紧政策,而是担心政策的诸多解读。2008年7月,中国开始对轻卡实施国Ⅲ标准,但是无论高压共轨还是EGR都会让占市场销量五成以上的经济型轻卡售价大幅飙升,全国大多数市场的用户对于国Ⅲ产品并不感冒,市场上现在销售的主流产品仍然以国Ⅱ产品为主。如果A企业坚持提供国Ⅲ产品,那么它在面对竞争对手的国Ⅱ产品(假国Ⅲ,检查通过,生产不一致)时候,就会因为成本和价格劣势而失去市场。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在历时2天的检查中,某些企业全部排产国Ⅲ车型,而这批因外力“早产”的国Ⅲ车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对排放要求严格的市场进行消化。在更广阔的中国市场,他们还不得不提供国Ⅱ产品。2009年一整年,在拉动内需保增长的大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对于车辆的排放监管并不严格,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上也是有空就钻,得过且过。
虽然这次误解让企业虚惊一场,但既要处理好市场需求与执行政策的矛盾,又要时刻提防被抽查的可能,产品生产一致性已经成了轻卡企业的一块心病。如果不能将其治愈,这块心病可能在2010年再次复发。据《汽车商业评论》了解,2009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在加紧制定《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预计年内将会出台,其中包括抽查产品生产一致性的具体方法和管理机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孟为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