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赫塔揭秘中国合作 曼集团再定全球市场
2010年09月29日 08:40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造型华丽多变的商用车,让人联想起《变形金刚[综述 图片 论坛]》中的擎天柱。这种联想,在2010年9月23日开始的第63届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汽车及零部件展(IAA)上被发挥到极致。

作为全球第三大商用车公司的集团(MAN),在本届车展上为其巴西工厂生产的车型专门辟出了大幅展位。“金砖四国是我们的重要市场。”曼集团首席执行官乔治·帕赫塔-莱赫芬(Georg Pachta-Reyhofen)说。

两年前,美国雷曼兄弟倒闭,金融危机爆发。两年后,世界经济正经历缓慢的复苏。2009年12月帕赫塔开始担任曼集团CEO,他经历期间的种种变化。对于现在他有自己的理解:“两年前,经济提前进入衰退期,这在当时得到公认,那时候的心情跟现在是截然不同的。现在,客户都回过神来了,且心情愉悦,他们对新的高效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兴趣也提升了,曼可以为他们提供很多。”

这位55岁的工程学博士,有着浓密的眉毛和缜密的思维。他在2009年底上任后不久,即主持了曼集团对中国重汽(03808.HK)25%+1股的股权收购。

在本届IAA开始前的媒体日,帕赫塔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详述了和中国重汽的未来合作前景及曼集团的全球化策略。

中国攻略

《21世纪》:曼和中国重汽为什么选择股权合作而非合资的方式?

帕赫塔:与特定企业合资,是基于某一种产品的考虑,产品完成了,项目就完结了。但我们在中国追求的并不仅仅是这些。我们期望透过投资(中国重汽)母公司,使双方在新卡车系列生产领域拥有共同的愿景,让合作双方拥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建立一个真正的长期伙伴关系才是我们的宗旨,我们甚至已经在憧憬今后通过合作扩大双方的产品组合。

《21世纪》:那曼集团是否有增持中国重汽的计划?

帕赫塔:目前暂无增持中国重汽股权的计划。但是从理论上说,这是可能的,毕竟中国重汽(香港)是上市公司,重汽集团持有51%的股份,只是目前我们暂无计划。

在中国有很多强大的公司,如果把整个卡车市场比作是由100万个单位组成的,那么中国重汽就占据了其中19万或20万个单位,占据着2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位于中国一汽之后、东风之前。

我们很庆幸在欧洲能看到这样的数据:2010年欧洲市场的需求将达到约22万辆到24万辆,这个数字只是中国市场的四分之一。我认为这是对未来的巩固,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合作伙伴的小公司。

《21世纪》:与中国重汽合作的卡车新品牌是否会出口印度?会建立新的销售网络吗?

帕赫塔:我怀疑会不会是印度。要知道在亚洲、非洲、中东和独联体国家,还是有很多市场的。这些都是我们的目标市场。市场需要的是高功率引擎,同时满足低成本高性能的强效车辆。我们需要新品牌,新卡车既不是用曼的旧品牌,也不是用中国重汽的老品牌。一个品牌就是对一种产品的区分,这种新产品是介于这两种品牌之间,针对新市场和核心市场。再加上曼和中国重汽出口的区域各有不同,采用一个新的不同品牌也比较妥当。

但目前还不能透露太多,因为新品牌的名字将在全球注册使用。一旦被其他机构或个人注册并拥有了这个名字,我们就不能使用了。

至于销售网络,中国重汽会利用其分销网络,负责中国的销售,同时出口的市场也是有区别的。

《21世纪》:曼是否考虑与中国的客车企业有更进一步的合作?

帕赫塔:我们与中国青年汽车集团合资,并为之提供了Starliner和一些其他品牌型号的授权许可。中国青年汽车集团也是市场领导者之一,获得我们授权的是尼奥普兰(Neoplan)品牌。

此外,还有一个关于公共汽车底盘的项目是与宇通的合资,但前一段时间停止了,这项合资仅包括底盘部件,但因运输部件的不合理费用问题而搁置。而且由于费用过于昂贵,所以没有成功。

我们在会议里谈到过扩产的可能性,涵盖公共汽车或其他吨位的卡车,但我们没有好高骛远,发展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否则,用力不专就可能失败,这是很危险的。对于客车项目,我们没有什么特定的项目计划。正在考虑的公共汽车项目是作为卡车合作的衍生品,但现在还没有更新的进展可以透露。

全球化下一步

《21世纪》:作为全球化采购的一部分,曼会不会扩大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比例?

帕赫塔:全球化采购是一个好事。至于(在中国的采购)能够占据多少份额,我很难说,但肯定是重要的,估计占曼全球采购的10%-20%左右。但是,在欧洲有着对各种各样设备的需求,在中国不太一样,所以也不能脱离实际。只有在中国同样存在这些需求时,丰富产品线才会有可能。

《21世纪》:曼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作伙伴?

帕赫塔:我们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可以在中国选择供应商,满足全球的供应以及欧洲的生产,而欧洲生产的产品又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循不同的程序,因为作为车辆供应商,我们是直接对产品负责,而不是对分包商负责。此举也意味着,我们要在中国建立与欧洲完全不同的企业认知度,体现在供应链、质量、产品等诸多方面。以前,我们转让了很多技术,让中国企业生产出质量符合当时市场需求的产品。但今天不同,我们要对供应商有更多的要求,所以必须对供应商进行更多的审核。

早期我们在中国就只有5名员工,现在已经有500名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跃进。我们现在需要与众不同的认识度。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金砖四国市场是我们的重要市场,如果没有这些市场,就没有我们在欧洲的增长;另一个原因是欧洲市场有严格的法律规范,例如排放。但是,为了满足低成本生产的需求,我们采用了全球化采购。中国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市场,我们将齐心协力与中国重汽共同发展。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了解自己国家、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的伙伴。没有合作伙伴的发展是非常艰难的。

《21世纪》:大众集团同时持有曼和斯堪尼亚(Scania)的股份,会不会将这两个品牌的商用车业务合并?

帕赫塔:斯堪尼亚和曼彼此互为竞争对手,且双方都有许多强大而不同的品牌。抛开谁将占据主导位置这一问题,未来双方的关系仍是如此。

斯堪尼亚是大众旗下的一个品牌,而曼却是独立的品牌,但我们不能小视所有权的意义。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太弱小而无法迎接未来的挑战,那我们就努力寻求更多的合作;相应的,斯堪尼亚也还不够强大到足以掌控一切。在竞争显现之前,我们就要针对问题寻求合作,这些合作可以是不触及品牌的零部件方面合作。

虽说大众作为一名股东对寻求协同效应、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的做法感兴趣,但也不足为奇。

相关报道:

曼集团与中国重汽明年推出新重卡品牌

曼集团新任CEO首度来华 与重汽商讨深化合作

曼集团考虑增资重汽 双方新品牌明年上市

德国曼集团欲增资重汽 明年推出新产品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周扬 编辑: sunjc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