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购什么与怎么购比抄底更重要
2009年06月09日 08:26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新华网北京6月8日电(记者 南辰)四川民企腾中重工想收购通用旗下悍马品牌的消息发布后,国内汽车业界普遍不予看好。奇怪的是,同样是民营企业,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此前的两次海外并购却在国内获得很高的评价。这是为什么呢?

2006年10月24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代表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公司(0175HK)、上海华普,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BH)正式签署合资生产名牌出租车的协议。协议规定,吉利汽车将与英国锰铜控股组建新合资公司,在上海华普生产TX4伦敦出租车。按照协议,吉利汽车将在合资中占51%的股份,华普汽车占1%,英国锰铜控股占48%,中方将以占股52%的比例成为这家合资公司的控股方。这改变了以往中方受制于外方的局面。

在控股英国锰铜后,吉利除了获得相关车型的生产和技术外,还可以获得直通欧洲的销售渠道,这恰恰是未来自主品牌扬帆海外最需要的。吉利方面表示会利用英国锰铜在英国乃至全欧洲的售后服务网络,使吉利自己生产的经济型轿车也进入欧洲。

吉利今年初对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的收购更是另辟蹊径。首先,其收购的是国内目前最缺乏的、最核心的自动变速箱产能和技术。其次,DSI的大扭矩自动变速箱技术正好与吉利掌握的现有自动变速箱技术形成互补,对未来吉利全面掌握中高档车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大有裨益。

最重要的是,吉利在这两次海外并购中的资金运作方式和对风险的有效规避,值得国内企业借鉴。例如,吉利对英国锰铜的购并,有效规避了企业内部东西方文化冲突埋下的后患。再如,吉利对英国锰铜和DSI的并购,都没有用国内一分钱。

李书福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在资金运作方面,我们这两个项目并购都是直接用海外资金,用并购的资产做抵押向海外银行贷款,或者在海外资本市场发债、发股,而不是从国内银行贷款,没用国内一分钱。”记者注意到,在早期中国企业的海外购并中,这种精明的规避风险的做法并没有得到运用,企业往往会利用在国内的资产做抵押贷款。

李书福向记者强调,任何海外并购都是有风险的,没有合适的就坚决不做。而且并购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目前到底缺哪块就并哪块,要着眼于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去并购,不能因为便宜去并购,这样风险会很大。

李书福对新华社记者说,悍马曾经找过吉利很多次,但吉利对它不感兴趣。该不该并购悍马,关键是看它的市场前景有多大。“我们认为悍马市场潜力不大,且与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不符合。我们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

曾经在收购双龙案例上遭遇挫折的上汽的有关人士7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上汽与双龙在文化上融合的困难其实是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同样,这也是其他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参与到管理过程当中时尤其要警惕的。目前,上汽要先把自己的内功练好,让实力更强一些,要把走出去与上汽的业务拓展需求结合起来。

看来,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首先要结合自身特点选好并购对象,还要善于在并购中转嫁融资风险掌握主动。务必不要让抄到“底”的喜悦冲昏了头脑。

相关报道:

民企海外并购为何难如愿 品牌文化流失快

中石油为海外并购而试水境内30亿美元债

自主品牌海外并购:是机会 亦有隐忧

商务周刊: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几点反思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南辰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