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装争夺中国高压共轨零部件市场
2009年12月17日 14:56汽车观察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为世界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日本电装公司1994年就进入中国,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公司都会用到电装的产品。

汽车零配件市场是一块让人垂涎的大蛋糕。按照传统方式,日本零部件厂主要是为主机厂提供支持。相对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欧美厂商,丰田本田等日本整车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慢了半拍,这也间接导致电装在中国的发展相对于博世等欧美零部件厂商来说比较被动。

尽管起跑没能抢先,但看到中国高压共轨市场潜力巨大时,电装希望采取积极的策略以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记者在采访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山田昇时,他表示,电装要把最新的技术带到中国来,在产品制造、质量管理、研发方面逐渐本土化,且开始建立独立销售渠道,为中国汽车社会发展做贡献。

记者:中国共轨市场非常大,您是如何看待这个市场?

山田昇:在电装共轨系统的全球战略中,规划有4个生产企业,分别位于日本总部、泰国、匈牙利和中国常州。从中不难看出,有3家生产企业安排在亚洲,足见电装对于亚洲市场的重视。亚洲是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很多国家都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对于商用车的需求量巨大,几乎全球的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都将目光放在了这里,同时这为共轨系统提供了一个很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亚洲市场的中心,无疑就是中国。日本市场全年产销重型卡车才7万辆,而中国重汽一家企业1年就接近10万辆。中国共轨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

记者:欧Ⅱ、欧Ⅲ促使新技术的采用,共轨发展前景较好,您能否谈谈在高压共轨上电装的研发情况?

山田昇:早在上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90年代初期,由于日本本国排放法规升级的需要,电装开始着手对于柴油[综述 图片 论坛]机的排放升级进行系统研究。经过了多种技术方案的对比和各种工况条件的试验,电装最终确定了采用共轨技术来解决柴油机尾气污染严重的问题,并于1995年,世界范围内首批共轨产品开始装配在日野柴油机上,总体效果不错,不但可以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而且具有进一步的升级能力。从此,电装踏上了生产研制共轨系统的新征程。

记者:在柴油共轨上,大部分被博世所收益,他们尝到甜头,但是电装在此份额上比博世要少很多,您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山田昇:电装共轨系统在全球市场范围内拥有一个良好的销售业绩,2008年销售25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6%、仅次于博世位列第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电装也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共轨行业之首——博世的差距。实际上,电装与博世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汽车柴油化在欧洲的普及程度非常高,而这恰恰是博世的主要市场;而电装的主要市场在日本和北美,而这两个区域汽车柴油化的普及程度要差一些。

记者:那么,电装目前正采取怎样积极的策略以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o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