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庞大汽贸与萨博、世爵和青年汽车在北京签署了四方谅解备忘录,内容涉及建立合资销售公司、合资生产公司,以及境外投资。在庞庆华、庞青年决议“救助”萨博的时候,他们与萨博的掌控者穆勒,将史无前例地在中国市场开创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萨博负责上游的技术和研发、青年汽车负责中游的生产和制造,庞大汽贸负责下游的终端销售,然而这种“庞氏二人”联合小众品牌萨博在中国的掘金之路能否过关并快速取得成功,结果并不清晰。
庞庆华掌舵的庞大汽贸,成为这一全新商业模式的亮点,“小股参与整车制造”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萨博模式”成为庞庆华在“斯巴鲁模式”之后的创新。
庞庆华在“结缘”萨博的同时,与专注于SUV的韩国双龙之间的合作,成为又一个亮点。庞大紧锣密鼓的布局,是庞大汽贸作为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经销商集团所迸发出的原始冲动,还是对于中国汽车高端豪华车市场更为前瞻的判断?而以庞大为首的中国经销商集团的密集上市对于中国汽车业态更为深层次的影响在哪里?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对话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孙健、J.D.Power亚太公司总经理,以及汽车流通领域专家苏晖。
“拯救”萨博:庞大的胜率
《21世纪》:庞大计划入股萨博、并在国内建立合资企业、生产萨博,您怎样看待流通企业进入整车制造的可能性?
孙健:从目前来看,庞大可能不会轻易进入,庞大只是说改变一下商业模式,不能简单的说它将来就是要变成一个整车企业。如果它真的要做,也未必会找另一家整车企业进入,它现在找整车企业来做,说明它还没有进入整车的想法,庞大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些差异化的竞争定位,拥有萨博独家的经营权,不入股的话很难保证代理或者独家的代理。这是一种创新,一种尝试。我认为,庞大完全进入整车制造并不一定是可行的,因为反差太大。
梅松林:这是一个很好的新的模式,萨博负责上游的产品和技术,青年负责中游的生产和制造,庞大负责下游的网络和销售,上中下三方的合作,这种新的模式,以前在中国没有出现过,短期来看有成功的可能性,目前中国市场处于豪车快速增长的阶段,因此萨博品牌在中国市场有复兴的可能性。
苏晖:国际国内由经销商转向制造商的例子很少,庞大这种尝试首先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中国制造业严重地缺乏竞争,庞大进入和传统的思路不同,有可能形成“鲶鱼效应”,即使在汽车制造方面缺乏经验,但是可以通过组织行为,包括招聘人才来解决这个问题。庞大看重萨博,进入制造领域,改变自己只有单一营销功能的企业战略,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