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车超车道疾驰 7类产品成发展重点
2010年07月27日 07:26京报网-北京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直到现在,李小平的手机还发不了短信。

作为收购Nexteer的主要操盘手,太平洋世纪公司高管李小平前几个月一直呆在美国,手机不得不换成了“美国制式”。本月中旬,初步协议草签,李小平得以回京,但手机仍然没时间换——要安排资产交割,筹划海外工厂落户北京经济开发区的事宜,分身乏术。

北汽,也有一群人,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一只皮箱——出差,随时都有可能。

跨国并购的捷报一个接一个传来,新项目以空前密集的频率开工,现在是北京汽车人最忙碌的时候,也是北京汽车工业换挡、加速、超车的关键时刻。

●谋变——

绘制可持续发展图景

2009年,金融危机余威仍在,中国汽车工业却脱颖而出。当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汽车产销冠军。全球汽车企业都发现了中国蕴藏的巨大机会。

此时的北京汽车业,抓住机遇,顺势而动。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北京汽车产业处于结构失衡的尴尬中:以重卡、轻卡、轿客、大客等组成的商用车业务强劲发展,占到整车业务的半壁江山;轿车、SUV等乘用车业务则主要依靠合资企业,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比不到一成,自主品牌轿车更是空白。按北京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合理的产品结构应该是乘用车占比60%,商用车为40%左右。做大乘用车业务,特别是填补自主品牌轿车的空白,成为当务之急。

另外,北京还没有形成与整车规模相匹配的零部件配套能力,在整车企业每年数百亿元的采购订单中,本地企业分羹甚少,其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有差距,就有目标。去年年底出台的《北京市调整和振兴汽车产业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强化本地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配套能力,在关键技术上弥补产业链不足。通过完善产业链,逐步建立有北京特点的高科技汽车产业集群。(下转第二版)

●布局——

7类产品成为发展重点

要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梯队,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售比例是个硬指标。

在乘用车各门类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轿车,但北京汽车工业独缺轿车技术的积累。2009年,众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国际二线汽车品牌甩卖资产,对北京汽车工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机会。整整一年,北汽先后派技术团队接洽了克莱斯勒欧宝萨博等多家车企,寻找收购机会。北汽董事长徐和谊说:“我们要的不是生产设备,也不是一两款老旧车型,而是可以持续开发利用、滚动发展的核心技术。”最终,北汽以两亿美元买到了萨博的全部家底,为推出自主品牌轿车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通过并购,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跃上了新的层级。

《北京调整和振兴汽车产业实施方案》将7类产品列为发展重点,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汽车底盘系统中的驱动桥总成、转向系统及制动系统,车身系统中的坐椅、内饰、保险械、仪表板总成,空调及控制模块,总线及控制模块,安全带、安全气囊及其控制模块,以及汽车电子。“高端、高效、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是这7类产品的共同特点”,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德尔福的悬架系统和Nexteer的转向系统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这两笔交易的达成,使北京确立了在全国的竞争优势。”

●落子——

形成产业辐射力

“基于萨博技术的北京高端乘用车基地,已基本确定落户顺义赵全营。”眼下,北汽正紧锣密鼓,筹备新工厂。据悉,该基地总投资达40亿元,总产能30万辆,其中,一期产能15万辆。

一个月前,京西重工减震器厂房在房山区落成。该基地一期将年产车用减震器400万支,达产后每年可形成5亿元的销售收入。京西重工董事长方建一称,将适时启动二期400万支减震器工厂和制动器工厂的建设,逐步将德尔福的研发能力从海外向北京转移。

在收购了通用汽车转向业务Nexteer之后,太平洋世纪负责人李小平也表示,将把该公司的部分海外工厂搬迁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汽车零部件新的增长极。

随着“大汽车”战略逐步推开,北京众多区县开始感受到汽车产业的热力。据介绍,除以顺义、怀柔、昌平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的整车产业外,零部件将在大兴、顺义、昌平、平谷、怀柔、密云、通州等工业开发区发展。今年年底前,北京汽车产业新增用地将控制在14平方公里之内,汽车产业总占地面积控制在25平方公里以内。

随着新项目落地投产,北京汽车工业平均每平方公里所产生的销售收入将达到70亿元至80亿元。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刘芳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