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汽车业和稀土业是难兄难弟
2010年09月06日 08:43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不惧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以1364万辆的产销量跻身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今年前8个月我国汽车产量即达1091万辆,同比增长35%。市场形势令企业欣喜若狂,庞大的产能扩充计划纷纷出炉,据统计,国内30家主要汽车企业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已达3124万辆。上周,发改委有关官员,对汽车业的快速扩张表示担忧,认为这会加剧产能过剩的风险,并将导致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工厂开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记者并不想对有关过剩的言论多做评论,因为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产能过剩是好事情,它会让消费者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可以加速产业整合,让决策正确的好企业做大,让头脑发热的企业消亡。事实上,目前还未产生产能过剩的中国汽车业,已经患上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中国式产业通病。

想了解什么是产业通病,就要先说说我们的沉痛“家史”。自中国今年7月宣布减少出口稀土以来,一些稀土元素[综述 图片]的市场价格已经上涨了20%。这项限制出口的政策,目前正遭到西方国家的攻击,而这恰恰说明政策的必要性。20年前我们自豪地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结果人家凭石油打造出超豪华的迪拜,而我们的稀土多年一直以白菜价出售。中国稀土储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目前却占据95%左右的世界市场,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稀土储量丰富的国家,多年来几乎停止了稀土开采——既买到了廉价的资源,又保护了本国的环境。在1990年至2005年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虽增长了近10倍,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的一半。“第一稀土大国”为什么无法得到稀土定价权?因为中国通病:分散在各个省区乡镇的中国稀土企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缺乏统一有效监管,造成无序竞争以及走私;缺乏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据介绍,日本将90%以上的稀土用于高新技术,而中国稀土主要应用在传统领域,在稀土新材料领域我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作为稀土最大供给国,没有定价权;作为铁矿石最大需求国,还是没有定价权。我国汽车业现在是什么情况?首先就是产业集中度低,去年我国有168家整车厂家,纳入中汽协统计的79家中,1万辆级的企业有57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我国车企自主创新能力弱,这个大家有目共睹;自主品牌不强,且以低端市场为主。

这些通病是怎么造成的?应该说,政府与企业的复杂关系,从根本上影响了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跨区域兼并的成功,也让国民经济无法从产能过剩导致的优胜劣汰中进步。 (樊大彧)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