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李安定)每逢北京拥堵加剧,就有各方人士给治堵支招,有高招,有昏招。对于交通主管部门,出招的是领导,是“智库”,往往言听计从。不管对方出招是否顾此失彼,留下隐患。
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紧急应对的单双号限行,事后被常态化,继而变换为每周限行一天的办法。不顾社会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最后终于以一时畅通的假象,刺激出不必要的买车需求。正如我在专栏中早就担心的,不出一年,限行减少的上路车辆,很快就被爆发性购车数量所淹没。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50万辆,增长最快的100万辆恰恰出在限行时期。在公民缺乏对行政部门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今天,这一“昏招”造成的巨大恶果,看来不会有人出来承担责任。
近日征收拥堵费的建议又一时成为热门。治堵终于从行政办法转向经济办法,好歹也是一个进步。关键是收取拥堵费很有讲究,方法不对,恐怕又变治堵为添堵。收取拥堵费如果所有车主人人有份,恐怕无法抑制人们驾车出行的冲动。如果只对进入市中心的车辆收费,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选择收费手段:设卡收费必然增加拥堵;必须是无障碍通过的电子收费,只是希望ETC别成为某些垄断企业的“唐僧肉”。二是确定收费范围:比如北京最拥堵的恰恰不是老城区的路网,而是几条外围环路和连接线;再比如拥堵的转移,确定二环收费,必然加剧三环的拥堵。
新华社记者最近撰文提出:治理大城市交通拥堵,不能只针对私家车等社会车辆,公车改革绝不能成为治理的死角。在有限的道路面积上,不但要降低公车的数量,还要严格控制、监管其使用频率、效率和成本。文章写得一针见血,问题是北京交通主管部门能有推动公车改革的权限和能力吗?
如此看来,治堵是个系统工程,要待以时日。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治堵没有一用就灵的灵丹妙药。治标的药是有的,要配合起来用,且不能用猛药,更不能顾此失彼。北京交通拥堵的病根是城市人口失控。按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规划,远到2020年,北京总人口要控制在1800万人,可是2009年,就到了1972万人。说句笑话,如果按居民身份证尾号分单双号出行,北京的拥堵立马会彻底改观。
远远超过城市规划的人口每天出行,无论公交车、私家车都满足不了需求。我十分怀疑,在公共交通服务严重缺失,承担居民出行总量不足20%的现状下,限制私家车,公共交通能否承受加倍的压力。一位白领朋友响应号召,放弃私家车去坐地铁,早晨用了40分钟,才挤进站台,她无奈地告诉我,挤得连人的尊严都没有了。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李安定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