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公开表示支持整车企业的股比突破50%,既整车企业中外合资股比50%底线放开对市场化竞争有利。此言一出,立即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赞成和反对的都很“旗帜鲜明”。
强烈反对的则以中国人为主,当然不能包括提出此言的专家。
我国由于保护国内产业及历史问题,整车企业在华合资项目中,外资资本不能超过50%。最早实施此规定的是1994年《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至今已延续16年之久。
16年间,50%的股比成为合资公司中外双方在各个方面“你争我夺”的焦点,中方一直守,外方不断攻。记者援引资深汽车评论员吴迎秋的言论:近两年,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外资纷纷指责这项政策,称是继《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之后,中国贸易保护的又一明证。此前,就曾有外方高层多次在公开场合对50%的合资股比提出质疑,认为50%对50%的股比降低了合资企业的投资效率,繁复的决策程序延误了企业抢占市场的良机。而国有大型汽车集团则一直持强硬态度,称如不坚持50%的合资底线,外资将可以更有效掌控中国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将遭重创。
中方在坚守50%的底线中顶住了极大的压力,即使在加入WTO谈判时也没有放弃50%整车合资底线,当年的谈判代表龙永图一直为之庆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直到今天,我感到在汽车方面谈判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坚持了这一条,坚持了这一条就使得国外大的汽车公司进入中国以后,我们中国的汽车产业至少有一个半壁河山。”
众所周知,在中国境内的汽车合资企业由于外方掌控着技术、产品、品牌等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合资企业的控制权实际长期为外方掌握,从研发到采购,从营销到人事等等。即使像一汽集团、东风集团这样的国有大型车企,在乘用车领域目前依然需要用合资企业的数字“撑门面”。一旦放开,现在50:50的合资企业所生产的那些数字也就算不到中国汽车国企的“脑袋上”。
今年夏天,奔驰汽车只小小地降了几万,销量蹭蹭涨了几倍,中国自主汽车全绑在一起,这么多年价格一直光降不涨,市场占有率依然低于合资企业汽车,如果中外双方的股比从合资变外方控股到外方独资,在中国市场上能够与跨国公司“正面交火”的恐怕只剩下吉利、比亚迪这些“非正规军”了,有谁敢拍胸脯说中国汽车准赢?!
文/王澈
(北京青年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王澈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