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股份董事长尹明善直言“上市太晚”
2010年11月30日 10:18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尹明善再次被镁光灯汇聚。

11月25日9时30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帆股份”,股票代码:601777.SH)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盘交易,以19.90元开盘,涨37.24%,当日以17.87元收盘。力帆股份董事长尹明善轻松迈入百亿富豪阵营,力帆也成为首个国内上市的民营车企。

而在之前的这一周,数家媒体从所在城市自发前往重庆,要求见尹明善一面,热情不减于其8年前从政、5年前造车之时。

11月22日,在力帆办公楼的小会议室,71岁的瘦高老人依然精神饱满,言辞中引经据典,带着民俗味道的风趣。

IPO申请获批后,尹明善家族的财富开始备受瞩目,有人都开始帮尹明善计算上市后的资产。上市前,截至2007年12月20日 ,力帆股份的账面总资产为6.7亿元人民币,尹明善、其妻陈巧凤、其子尹喜地、其女尹索微直接和通过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该公司62484.05万股,按照83.15%的股权来计算,尹氏家族的资产不到6亿元人民币;而IPO以后,按照14.5元人民币每股的发行定价,尹氏家族持有65.67%的股权,财富将增长为90.6亿元人民币。而以上市当日收盘价17.87元计算,尹氏家族账面资产已超过110亿元。

有人笑言,力帆上市后,尹明善从富翁迈入了富豪行列。

“钱在哪儿啊,我没看见。”尹明善笑着对《中国经济周刊》回应。他说,现代企业制度设计得很神奇,有人说IPO把大把大把的钞票交给你,可是,几十亿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

尹明善指着办公间说,这个房子都装不了。但财富并不是这样计算的。“财富带给我的就是平台更大了,以前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现在可能可以干了。”

最遗憾的是“上市太晚”

对于上市前的问询环节,尹明善对其的比喻是如临大考,而自己却像那上京赶考的“范进”。

范进54岁中举,半生潦倒,而尹明善却是踏踏实实前二十年,轰轰烈烈后半生。

1985年,尹明善步入商海,创办了重庆长江书刊公司,并在这里获得了第一桶金。1992年前,已有53岁的尹明善开始了摩托车制造,在“嘉陵”和“建设”两大摩托车劲旅稳稳占据市场的重庆,这在别人看来是冒险的行为,而尹明善却认为自己在商场上刚刚起航。2006年,67岁的尹明善步入汽车制造业,在外界看来,他是和李书福一样大胆,却比李书福大24岁的汽车狂人。

虽然力帆是第一个登上A股市场的民营车企,但在上市时间上依然慢比亚迪8年,晚吉利5年。“十多年来,力帆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最大的失误就是上市太晚。”尹明善心存遗憾。对力帆来说,上市并不是一帆风顺,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延缓了上市的计划。

1999年,在摩托车领域已经小有成就的力帆就计划在香港上市,但由于企业规模太小,融资不易,再加上上市手续繁琐,就暂时放弃了这一想法。

2006年,步入汽车行业的力帆开始感觉到发展的紧迫性。“以前做摩托车资金总是花不完,而汽车却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2006年9月,尹明善正式决定上市,并着手上市的准备。2007年,力帆先后引入了AIG公司和上海贯通作为合资企业,成功进行股份制改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令力帆不仅摩托车出口受到了重创,原计划在2008年底2009年初上市的时间表也被推迟。到今年3月,力帆才最终上交上市材料,直到10月15日传来通过的消息,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尹明善对予政府和市场都是充满了感激。“改革开放30年,涌现了那么多亿万富翁,这些都是得益于市场。”他说,“我们是中国自主创新、自主品牌、IPO等一系列政策的受益者,所以我们欠政府、欠社会、欠媒体、欠投资人一份情。”

虽然一生经历风雨无数,此次上市对尹明善来说也是一次大考。在进京做上市前的问询前,公司为这位年迈的老总准备了几十页的材料和备选问题,这一经历被他自己笑称为“进京赶考”。“在中国,主考官无论年龄多大、官居何位,都是恩师,而这次力帆上市也是同样,我对‘主考官’说,他们也是我的恩师。”

上市后的“隐形”压力

上市之后,尹明善更有压力了。

从AIG、万通的投资,再到如今的A股,力帆的募集总资金已达36.5亿元人民币。“36.5亿,是一份沉甸甸的压力,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要承诺给股东以回报,要提醒我们的同志,我们要对得起这种信任。”

“和那么多人打交道,我突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那就是未来的世界。”2010年11月,尹明善带着自己的团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做企业推介和路演,在媒体采访时,他总是很激动的跟媒体提到这个“未来世界”。

在三地的投资推荐中,情况总比预想的要好,来的投资者总是比计划的多很多,但尹明善发现,人们关注的已经不是力帆的现在,而是为“未来”而投资。

“那就是你的成长性。”尹明善总结。

在尹明善看来,上市不仅带来可运作的资本和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也将力帆股份从家族企业带入到现代化企业,从而为力帆实现长远发展的可能。

的确,上市后,募集的资金和生产的规模化会给力帆带来更高的安全系数,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尹明善说,这如同带上了“口罩”和“脚镣”,它们都是用“金子”打的,要求企业运作一切符合要求,“钱不能乱花,话也不能随便讲”。

虽然已步入晚年,尹明善一直在谋划着给力帆一个光明的未来。

2009年,力帆股份产销摩托车66.25万台,已经达到行业的第三,出口位居行业第二;力帆发动机的产销量也达173.02万台,产销通机40.78万台,其规模不容小视。而力帆汽车却步履缓慢,2009年,力帆乘用车的销量只有4.31万辆,处于行业中十几家品牌汽车企业的末位。

在五年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尹明善曾透露自己的设想:到2010年,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将年产微型汽车、客车各10万辆,骏马工贸集团年产卡车、工程车30万辆。

如今,梦想遭遇现实,力帆的汽车板块依然弱势。

在力帆汽车刚刚起步后,就生不逢时遭遇“金融危机”,也是力帆汽车前进中的一大厄运。如今,在丰厚的募资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支撑下,力帆才获得汽车扩容增量的新起点。即使如此,当前的市场已经发生变化,在日益充分的激烈竞争下,自主品牌的发展压力要远远大于几年前。

“你们研究一下汽车市场,现在高价的车在国内卖很贵,在国外却很便宜;而经济型的轿车却恰恰相反,在国内实现不了高价,这对自主品牌极为不利。”尹明善道出了当前自主企业老总普遍头疼的问题。当前,自主品牌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经济型轿车,而无论是力帆,还是比亚迪、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由于在技术和品牌上与外资品牌存在落差,无一例外,在市场都难以实现高附加值。

另外,合资品牌也不甘中高端市场,纷纷向经济型轿车下探。

“(合资品牌)以前做十几万元人民币一辆的车,现在已经是几万元一辆,都想把自主品牌压趴下。”尹明善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

即使如此,尹明善的起点还是不得不从经济型轿车做起。从2006年推出第一款力帆520[综述 图片 论坛]之后,如今力帆乘用车相继推出力帆520i、力帆620[综述 图片 论坛]、力帆320[综述 图片 论坛] ,这四款车都是在 1.3L~1.6L 区间的中小排量轿车,及排量在1.3L 的微型客车。根据公司的计划,未来1-2 年内将推出SUV,排量扩展至1L~1.8L 区间,形成较为完备的乘用车产品线。

尹明善坚定的对记者说,“还好,现在力帆汽车已经发展了五年了,他们也看得清楚,我们已经站稳脚跟了,想一下子把我们扼杀掉不是那么容易。”1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