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国斌:将加强对新能源企业的准入管理
2009年09月06日 11:23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于9月4-6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凤凰网汽车作为此次论坛独家新媒体支持单位。9月6日的互动研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论坛上,工信部产业司司长辛国斌做报告:

辛国斌: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我国政府和产业界对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也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实施新能源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调整汽车产业的重要选择。

下面我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现状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准入管理工作向大家做简要汇报。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现状及主要障碍。我国从1999年开始先后组织了系列科研攻关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内企业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并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部分产品形成了比较完成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研发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步走向产业化。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一汽、东风、长安、奇瑞比亚迪等各主要企业以动力需电车、驱动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在近几年逐步发展壮大。推出了一系列既满足技术竞争要求又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大大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基本具备了商业化示范推广的条件。

自2007年,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以来,已有18家企业的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乘用车、工程车等近百个车型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通过了审查,进入了市场。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到了我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制约因素。一是评价标准和检测体系还不完善。新能源汽车是发展中的新兴产业。各生产企业采用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无法用传统的标准来进行评价。新标准的制定也还需要一个过程。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差距依然较大。虽然我国在部分产品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甚至接近国际水平,但从研发和产业化基础的整体来看,我国汽车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在进步的同时,别人也从未停止过脚步。同时,由于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垄断相关技术,并进行技术封锁,客观上也加大了我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难度。三是新能源汽车普及还面临基础设施的制约。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已批准再13个城市进行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作。但由于规划不到位,投资不足等原因,国内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这可能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关方面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新能源汽车生产呈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之势。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在上,一些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地区和企业盲目创造条件也在上。这在分散技术和资金,减弱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同时,也埋下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风险。

第二,加强新能源汽车管理的必要性。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处于示范运行阶段,其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管理规则还不健全,为规范和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尽快实现产业化,需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重点是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准入管理,完善相关的评价体系。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目前虽已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标准体系,但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还在拟定和完善之中。在国家和行业标准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必须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评价体系,使新能源汽车产品有合法的市场准入途径,能够取得生产许可。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则,汽车产品的安全、环保、节能等性能涉及社会公众领域,也是政府管理的重点。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大多尚处于研制试验阶段,汽车生产企业、专业生产企业、非专业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类型企业纷纷开展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研究和产业化项目,这些企业和机构在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实验设施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设立一定的技术门槛,制定不同于传统汽车管理的规则,以确保尚未行驶的新能源汽车既能满足国家对安全、节能、环保的要求,又不会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带来威胁。必须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措施,为规范和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生产准入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步伐加快,许多管理规则需要补充和完善。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国家信息化部对规则进行了完善,进一步强调和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多采用较先进或前沿技术,其标准和评价体系在国际、国内均不完善,在保证其安全、环保性能的前提下,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由专家委员会针对不同的技术路线提出评价的技术要点和检验规范的建议。由中介机构进行检验,合格的产品允许准入,登录车辆企业和产品公告。具备新能源汽车准入条件的汽车企业即可以取得生产资格。同时,允许商用改装类企业自制新能源汽车底盘自用,对于产量较小的新能源汽车在生产条件下适当予以放宽。对于处于起步期、发展期的产品,可在一定条件下试运行,以促进其产业化。二是推动自主研发。要求生产企业至少掌握车载系统、控制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防止简单拼装。在新规则里,有17项考核条款,其中有4点是属于必要项。此外,还将准入审查的重点放在研发上,体现了政府注重培育新兴产业的明确立场。三是充分发挥消费者利益。由于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安全等方面有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稳定性,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对于起步期和发展期的产品,在生产批量、产品质量和安全跟踪等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尽快实现。

第三,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新结合,按照科学规划、分布实施共同发展的原则,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新能源企业的准入管理。第一,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增加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实施的基础上,要密切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特点,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的管理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加强监督管理,一是要严格按照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进行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准入的审查工作。二是对已经获得公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进行补充审查,保障已经销售使用的车辆能够正常运行。三是要联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系统完善的新能源汽车运行保障机制和配套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第三,促进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协调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与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且至关重要。要科学规划,重点支持,尽快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和基础原材料的本土化。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对一些零部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后,要根据技术发展进行补充完善。

第四,要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产业,国内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在此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经验,针对实际需要,从检测、安全极可靠性等方面完善标准体系,以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

各位来宾,我国汽车产业面临历史的发展机遇,业面临新一轮新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我们要面向未来,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和管理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