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来谈谈新一代mazda3在动力和底盘上的表现。此番来到日本进行试驾,主要试车路线选在东京市内道路,以及延伸至台场地区进行主要的试驾体验。所借得车型搭载1.5升自然进气直列四缸引擎。依原厂数据所示,可提供111匹最大马力,并就4,500rpm输出14.3公斤米扭力峰值。
此次所试车型搭载1.5升自然进气引擎,输出数据为111匹最大马力和14.3公斤米最大扭力,
性能数据与国内既有的1.6升汽油引擎相当。
尽管账面数据一般,然而就东京都内的初步体验,此具引擎却与国内贩卖车型搭载的1.6升引擎,未有显见的动力落差。单以数据而论,1.5升引擎仅在扭力上略输现行1.6升引擎,马力数据甚至小胜4匹。市区信步迈开,在2,000rpm至3,000rpm的引擎转速区间,扭力输出即足敷市区走走停停的行驶范围,表现算是恰到好处;然而短暂接触,新一代Mazda3的动力表现,却有种耐人寻味的独特感受。
轻踏油门迈开步伐,小排气量引擎较为平缓的输出反应已在意料之中,
虽然未称充裕,不过应付一般市区交通所需,已相当足够。
CVT变速系统换档绵密柔顺
前代Mazda3 1.6车型最为人垢病的,即是其四速自排变速箱的配置。就目前汽车工业的科技水平而论,五速自排或六速自排变速系统已成为主流规格;更有甚者,七速以至于八速自排变速系统,皆已在量产车款的上获得实现。前代Mazda3 1.6所搭载的四速变速系统,除了油耗表现上较为吃亏外,较疏的齿比配置,对于性能以及乘坐舒适等面向上,亦是相当的负面因素。
与国内贩卖的1.6升四速自排动力系统相较,日规1.5升车型所搭配的CVT无段变速系统,
可谓其最大的优势所在。绵密、线性的加速特性,加上柔顺细腻的换档作动,
使其在乘坐舒适性上大有提升。
而在此次所试的新一代Mazda3 1.5车型之上,CVT无段变速系统的配置,则让其动力表现显得精进许多。无段变速系统拥有绵密、线性的加速特性,过往四速变速箱过于明显的换挡动力落差,在新一代Mazda3 1.5车型上已无法作出直接联想。虽然无法强求小排气量车型能有充沛的输出表现,然而更为细腻柔顺的齿比切换,则使乘驾体验拉高至新的层次。
Eco-Lamp节能驾训班
此外,在环保节能当道的现今车坛,新一代Mazda3也具备一项节能利器。在驾驶过程中,笔者不时可观察到在转速表左下角,有一绿色的“ECO”灯号间歇亮起,此即原厂称为Eco-Lamp的节能指示灯。行车计算机会纪录并计算当次发动的行驶里程[综述 图片 论坛]及燃油耗损,当驾驶以符合节能标准的方式进行驾驶时,仪表板上的绿色ECO灯号便会实时亮起,表示目前的驾驶方式达到高效节能标准。
在驾驶期间,仪表板左下角不时有一绿色ECO灯号亮起,
此即原厂称为Eco-Lamp的节能指示灯,用来提示目前行驶状态是否符合节能标准。
而在行车计算机内部,系统也会结算此次行驶过程中,符合高效节能标准的时间所占之百分比,用来提醒驾驶良好的驾驭习惯,以达到省油环保的最终诉求。
在行车计算机内,系统也会计算此次行驶期间,ECO灯号亮起所占的百分比,
用来提醒驾驶良好的驾驭习惯,以达到省油环保的最终诉求。
底盘表现萧规曹随
此次试驾虽然未能前往郊区抑或山区体验底盘性能,然而在驱车前往台场的路途上,包括市区交通,高架高速道路,以及高、低速弯角等基本路段,皆有相当完整的体验。
在铺设质量良好的东京都内路段,新一代Mazda3的悬吊系统仍保有一贯的坚韧特质,
然而对于路面些许的起伏或坑洞,悬吊系统的吸震效果却似乎更为优异。
就原厂说法,新一代Mazda3并未换上全新底盘结构,而是采用细部修改的方式,来增进操控以及舒适性能。在东京都内高水平的铺路质量下,新一代Mazda3的悬吊系统让人有那么一丝的熟悉,但又不是全然相同。带些一贯的坚韧,不过对于车身震动的吐纳功夫似乎更为优异,乘坐舒适的面向有所延伸,让新一代Mazda3多了些温和形象。
低速时,新一代Mazda3依然富有丰富的路感回馈;
不过车速追高后,转向系统则开始显得轻盈,路感及指向性就稍稍下滑一些。
然而就路感回馈上,新一代Mazda3也未见马虎。初起步时,即可感受十分细腻的转向系统设定,过滤掉过于粗糙的路面碎动,驾驶仍可自方向盘掌握丰富的路面情形,指向性亦称准确。然而一如Mazda家族的特性,在车速渐高下,转向系统则开始显得轻盈,路感及指向性就稍稍下滑一些。
台场地区道路规划整齐,弯角多半为90度的直角弯道,并未见连续弯道或是狭小急弯,可谓一般市区常见的行驾背景。所试新一代Mazda3 1.5车型虽非纯然的操控取向,但沿用自前代车型的底盘系统,仍赋予驾驶相当的操驾信心。以约莫50km/h的时速驶入幅度较大的90度弯道,在转向尚称精准的情况下,驾驶得以准确掌握车辆的行进动线,稳健循序地依既定路线前进。此一速度下,车身的侧倾情形亦十分细微,四组轮胎仍安安静静的划出弧线,足见车身重心和抓地力仍在控制之中。
面对宽敞的90度弯角,虽然所试1.5车型并非性能化设定,不过悬吊系统仍给予车身相当的支撑性,
侧倾的情形不甚明显,四组轮胎得以安静地的划出弧线,足见车身重心和抓地力仍在控制之中。
选定一个双线道的90度弯角,路幅较窄的情形下,弯道难度也更具一点挑战性。以60km/h的速度划进弯道,更为急促的弯角走向让人不禁握紧方向盘,车速略高下路感则显现一丝浮动,车头指向需靠驾驶更细腻的操作来维持;此一速度下,车身侧倾也逐渐浮现。不过车身重心并没有明显的向外侧偏移,车头指向也保持在中性可期的范围内。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zhangya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