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良:成本控制是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竞争的主要优势
主持人:大国道路·南粤激战,随着中国车市今年又一次的腾飞,凤凰网汽车大国道路系列车展报道已经进入今年最后一章——南粤激战。在2010年广州车展高端访谈现场,我们邀请到了吉利公关总监杨学良。您好!大概是一个多月前了,吉利的副总刘金良先生表示对11月和12月每月完成4辆销售,并最终达到40万年销量非常有信心。现在没有几天就要到年底。这个任务完成了吗?
杨总: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今年,我们可能会卖到41万多一些。我们到12月25号就停止销量统计了,25号之前是归于今年的,25号之后就归到明年去,到25号之前看看是多少,能有多少就是多少,估计41万多一些,41万左右,因为这个月的汽车销售还是比较好的,每天大概2000辆左右。
主持人:大家都说未来中国西部将会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主要推动的地方,明年或者是将来几年在4S店的布局上有没有什么计划?
杨总:4S店的布局是这样的,我们把原来的经销商体系做一些梳理和规范,因为以前都是卖吉利车,挂吉利品牌,现在分成三个品牌网络,这个工作有望花明年一年时间都全部实现了,计划全部完成了,这样加在一起我们可能会有800家左右的经销商,当然我们还有1000家左右的维修店,我们将来的重点并不是在扩张经销商的规模和数量,是在经销商本身的实力,包括他们的营销能力、服务能力,和他们自己做品牌的能力,提升单店的销量,提升经销商的能力以及提升经销商员工的素养能力。我们会给他提供很多帮助,比如说帮他们做培训,帮他们建立客户信息搜集分析系统,接下来未来的两三年里我们的经销商扩张会是稳步的。我觉得你提的是有道理的,目前可能工信部上面的布点多一些,但同时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像我们很多的4S店已经开到了上海、广州、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这也是我们一个可喜的现象,以前这些地方接受吉利的车还有些困难,但是现在开始健全了起来。
主持人:我记得之前吉利也说过,到2015年要达到200万辆的销量,上回也谈到50%要卖到海外市场,海外市场这一块进展的怎么样呢?
杨总:海外市场接下来肯定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市场,我们提出一个叫世界吉利的想法,吉利的全球化进程在接下来的5年之内会得到大大的加强,其中一块就是去海外卖车,现在不仅仅是要去卖车,而且要真正把品牌、服务甚至采购放到本地的市场上去,做到本地化,接下来我们会在几个方面上做工作,一是继续寻求本土的经销商作为我们的汽车代理人,二是在有潜力国家的地区建立我们的分公司还有我们的制造工厂,目前我们有几个地方是通过本地组装的方式,我们还是会运出去,当地只是采购一些小的零配件,像轮胎、玻璃。接下来我们真正考虑去本土生产采购销售包括做品牌的推广。第一步是找经销商卖车,第二步是建厂,第三步要成立子公司,我们要把它单独成立一个经济实体。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考虑在俄罗斯建立一个叫“吉利俄罗斯分公司”。再比如说本田会在中国建一个本田中国,丰田会建一个丰田中国,这是一样的道理。接下来的5-10年肯定是中国汽车走向国际真正参与到全球市场非常关键的10年,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把这10年定位成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或全球化的使命是比较恰当的。过去的10年我们是在本土市场做的,现在我们可以去在国际市场上做。至于说2015年完成海外销售100万宏伟的目标,是不是能实现,我们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我们也觉得这个是有可能性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看是不是还会有什么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很难说,如果一切顺利,也许2015年完不成100万,但是我相信不会太久,最迟是2016年,6、7年时间在海外市场卖到100万辆车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目前能卖多少?
杨总:我们今天大概会卖到22000辆,我们的期望是每年翻番的。
主持人:有没有可能通过另外的收购兼并的途径来扩张产能呢?
杨总:在国内,我们现在有8个制造基地,实际上每个基地做20万辆的产能都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现在有些老的厂房,产能受到限制,控制产能已经受到限制,但是新建的工厂30万辆的产能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为什么会建8个生产基地布局在全国呢?你可以想想,中国的市场这么大,其实每个省都跟欧洲的一个国家一样,随着将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一年在中国生产200万辆车也很正常,所以多工厂也是正常的。
主持人:关于印度市场最近增长很快。它的增长速度快,但是它的市场规模很小,这就使它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对于印度市场,吉利有什么战略部署可以透露一点?
杨总:我们正在研究,目前还没有可以透露的。但是我们非常重视印度市场。
主持人:是准备直接销售还是现场本地化呢?
杨总:都有可能,但是我们都还在研究过程中。
主持人:其实印度市场目前都以小型车为主,比较适合吉利的一些车型,比如说熊猫[综述 图片 论坛]。
杨总:印度市场有它的特殊性,我不知道印度民族保护主义怎么样,上次有一批俄罗斯的记者来跟我争了半天,它们有一个拉达的企业,现在一年60万产能,他说你觉得是不是应该开放市场,他们有很多保护车型,包括抵制中国的行为。我说应该充分开放的,不开放的话没有竞争力,不会进步的,他们说别人都进来了,我们的拉达不就死吗?我说你现在保护它,它早晚也会死的,因为没有竞争,没有压力,它技术不能进步,除非俄罗斯整天经济这么低迷,老百姓买车的需求不会增长,就满足于拉达这种车,但是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还是真正推动了汽车工业和汽车公司的发展动力,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喜欢拉达的产品,拉达怎么经营下去呢?那天争了半天,他一定要用我的嘴说出来,说保护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是正常的,当然我认为贸易壁垒通过受限制去保护民族汽车工业是不正常的,只有充分的开放才能更快的进步,如果是保护也没有限制的。我们希望大家爱国,但是我们也没有强调大家一定要买国货,我觉得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而且我们必须承认在汽车这个领域里面过去10到20年没有过硬的产品,没有别人做的好,那你为什么强制别人买呢?最近几年应该有这个实力有这个底气去跟他们拼了,只是品牌可能弱一些,因为他们积累了几十年,我们新的品牌才一两年,当然我觉得从技术含量、产品品质,包括制造工艺,甚至包括售后服务上面,我们可以和一些国际大品牌去竞争,而且我个人判断,步韩国汽车之后,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舞台上该粉墨登场了,这个10年可能就会是竞争非常激烈的。
主持人:中国的吉利汽车包括国内其他自主品牌的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杨总:成本肯定还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我觉得我们的弱视在我们的品牌以及当地经销商的资源,就是我们的网络,我们接下来的一些管理运营体系上面相对比较弱的,我们发展速度会比较快,我们的成本和产品质量和我们的造型设计希望有一天能达到海外市场的需求,这个可以看一下韩国汽车发展的道路。原来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发展好,就是靠它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非常突出的两点,现在韩国车发展非常快,除了靠经济性、可靠性,可能还加了一些设计的因素,我觉得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出路,车这个东西总是在好和便宜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怎么样用最便宜的手段把它做到最好,当然好是包含了很多技术含量、质量、设计,包括里面的一些功能配置等等方面都很重要。
相关专题:
打造业内影响力 凤凰网汽车2010给力对话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