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下的扭曲产业链
大范围停运的原因是出租车司机认为待遇太低。一位来自江苏淮安的出租车司机告诉CBN记者,他是白班司机,每天需要交给车头220元,加上每天150元的汽油费,他一天的成本在370元左右,“最惨的一天,当天收入377.5元,去掉成本一天只赚了7.5元。”
他的车主是一位姓璩的温州人,这个璩先生一共有15辆车,他的身份很特殊,身兼“二包头”和“三包头”,“15辆车里,只有2辆车是我的,当时买两张营运证花了将近150万元,其他13辆车都是租来的。每辆车大概按每个月1.2万元租给出租车司机,我赚取其中大约2000元的差价。”
尽管如此,他赚得并不多,“2000元里包括每个月的维修费,车子时间长了,总会有点小问题,还雇了一个人在做日常管理,也要支付管理费用。”璩先生告诉记者,“去掉这些成本,‘二包头’的车大概可以每辆一月赚1500元左右。”
“出租车业里不只‘二包’、‘三包’,甚至还有‘四包’的车主,层层剥笋,利润大部分都被车主拿走了。”卞浩亮告诉记者。
在温州的龟湖路上,集中了许多出租车中介公司。这些公司门口,经常会挤满前来寻找机会的出租车司机。
这些出租车中介,很多充当了“二包头”的角色,每介绍成功一笔生意,他们都要收取不少于500元的中介费。这个市场上更多的“二包头”是由个人和修理厂来担当,“二包头”为了分散风险,又把车租给了“三包头”、“四包头”。
上述来自淮安的出租车司机透露,他来温州有5年时间,收入呈下降趋势,现在他每个月的收入大概在2500元左右,“这个收入,在温州只够生活用的。”
卞浩亮曾做过一个统计:今年上半年,温州出租车司机的月平均收入在2800元~3500元之间,十年前,他们的收入大概可以达到5000元左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富裕的车主阶层,他们是这个畸形产业链最上端的一群人,据温州当地媒体报道,这类人群大约有1300人。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一辆车每个月可以收取7000元左右的月租金,此外,他们还通过出租车的运营者来贷款,“他们往往不止一辆车,一般都有好几辆车。”卞浩亮告诉CBN记者,这些人完全是一个投资客。
过度市场化后的僵局
“这个链条最上端的车主和最下端的出租车司机,在利益的两端,所以想提高出租车司机待遇的话,比如加一块钱燃油费,很难知道最终落入谁的口袋,这根本没有办法去监管。”杨作军表示。
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温州市区目前有出租车3329辆,从业人员共1.2万余人。僧多粥少,车主就自行雇司机,按照三个班次,收取不同的日租金。随着油价上涨,更是压缩了司机的收入,矛盾由此激发。
早期被推崇的温州出租车模式逐步陷入僵局,温州市政府曾想通过扶植一批国有出租车公司来加强出租车管理,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困境,温州市政府希望通过产权和经营权的统一,以更市场化的方式来发展出租车业。
从初期改革的情况来看,市场化无疑是成功的。2008年年底,郭玉闪及其同事经过大量调研,完成了一份《出租车行业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温州是其调研的一个重要城市,“在温州市,一个出租车司机一天六小时的工作量就可以一个月拿到2000多元。”郭玉闪在报告中这样评价温州的出租车行业。
2007年,温州诞生了首家出租车托管公司,10多天来又有三家机构筹备申请托管公司。“温州市场上有很多车主,这些人平时根本没时间去打理这些车,有些车又频繁更换车主,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就自然诞生了出租车托管公司,等于成立一个平台,平台的两端就是有需求的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温州市出租汽车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焦小春透露,托管公司的成立,开始的用意是想为行业的规范起标杆作用。
这被认为是温州特殊经营模式下的一种管理方法的新尝试,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托管公司的现状并不理想,“基本上运营得不好,市场上充斥着‘二包’、‘三包’还有‘四包’的车主,大家都想要利益最大化,所以托管公司很难生存下去。”焦小春表示。
过度市场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和初衷渐行渐远,“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监管的地步。”杨作军表示。作为一种“半公益”性质的行业,在实行指导价的前提下,如何既保障市场的繁荣,又限制车主或出租车公司的层层盘剥保障出租车司机的利益,温州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李娟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