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凤凰卫视

汽车工业60周年人物:汽车专家孟少农

2013年06月23日 14:10 来源:凤凰汽车 0人参与 0条评论

孟少农,汽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毕生致力于汽车工业建设事业,是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成功地领导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几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人物简历

1915年12月12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35年 长沙高中毕业。

1940年 西南联大机械系毕业。

1941—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获硕士学位。

1943—1944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锤士兰森机器公司实习。

1944—1946年 美国司蒂贝克汽车公司、美国林登城中国发动机厂任工程师。

1946—1948年 清华大学机械系副教授、教授。

1948—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工程师。

1949—1950年 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技术室主任。

1950—1952年 中央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副主任。

1952—1953年 重工业部汽车筹备组驻苏联莫斯科代表。

1953—1965年 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

1965—1970年 机械工业部汽车局总师室负责人。

1971—1977年 陕西汽车制造厂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8年 第二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二汽党委常委、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副董事长、二汽咨询委员会主任兼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

1988年1月15日 逝世于北京。

十五春秋

为一汽建设奉献了15个春秋

1950年1月,中央重工业部副部长刘鼎同志找孟少农谈话,要他立即着手筹备创建中国汽车工业。3月初,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郭力任主任,孟少农任副主任。孟少农协助郭力同志抓了两件事:

一是调查研究,收集旧中国有关汽车和汽车工业基本情况。二是集结和培养技术骨干。他凭着原来在清华大学任教等诸多条件,广泛招集人才,很快集合起新老技术人员近200人的一支精干队伍。为培养这支队伍,他一方面办起学习班,亲自授课;一方面在南池子建起一个千余平方米的实验室(此实验室后发展成为汽车研究所,迁到长春),组织拆装汽车;同时和京津的几所大学联合举办了高年级学生下厂实习,为新中国汽车工业培训了第一批人才,这批人才以后都成为中国汽车界主要骨干力量。

1950年12月2日,按照毛主席与斯大林签订的协议,苏联汽车工厂设计专家组来到北京,参与援建汽车制造厂的筹备工作。1951年春节前,孟少农陪同苏联专家去长春考察,选定了厂址。

1952年7月,重工业部选派以孟少农为首,有李刚、陈祖涛、潘承烈同志参加的驻莫斯科代表小组,负责办理一汽技术设计联络、设备订货与分交、聘请专家、派遣实习人员等事宜。经与多方反复商定,一汽从苏联引进工厂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备、技术文件和一整套组织设计;订购成套设备5千余台;聘请各类专家近200名;派遣实习生近600名。

1953年7月,代表小组要办理的事已经大部就绪,孟少农先行回国,留下李刚等继续工作。从此,他就出任一汽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全力协助厂长饶斌、总工程师郭力工作。在整整三年的建厂阶段,孟少农把全部精力、智慧倾注到一汽建设上。他不仅口头讲,而且详细写出工厂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工作内容、工作路线、人员职责等资料,使全厂机构及时地运转起来,奠定了建厂工作的基础。对产品、工艺、机动、技术等处的领导干部一个个地谈话,每人上一次课,讲解干些什么,怎样组织开展工作。对有的领导干部还讲过多次。他对先后派遣到苏联实习的大部分人员,也一个一个地谈话,告诉他们学什么,怎么学,学回来干什么。他抓干部技术、业务学习,极为认真,亲自备课,亲自讲课,还亲自制定出各类人员和工人的培训计划,组织指导实施,使一汽掀起学文化、学管理、学技术的热潮。他还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并及时组织协调,避免很多返工与浪费。

1955年下半年,一汽进入零件调试阶段,孟少农主管产品设计、工艺、冶金和生产准备等部门工作,经常深入现场,检查了解零件调试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处理一些重大技术问题,保证调试生产按计划进行。

1956年7月15日,一汽经过三年艰苦奋战,胜利投产,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此时,他不失时机地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考虑如何提高质量和发展多品种问题。他对一汽产品处同志多次说过:“中国汽车工业需要大发展,技术工作要走在前头,要有准备,要学会自己走路。”1956年11月,他组织制定一汽1957~1962年解放牌汽车设计改进和发展新品种规划。其中包含解放车的改进、设计CA-11型平头新解放、及其派生的自卸车、牵引车、公共汽车和开发军用车和轿车系列。他对这个规划的实施抓得很紧,一个一个地进行具体指导。经过多年努力,除公共汽车外,其余全部实现。

解放牌汽车投产后,陆续暴露出一些重大缺陷和质量问题,如发动机开锅、驾驶室闷热、转向沉重、车架纵梁易裂等。他和有关设计人员一起,反复研讨,制定改进方案,不断进行试验。经过几年努力,解放牌汽车有了十多项改进,大大提高了整车的性能和质量。

60年代初,一汽按照苏联吉尔157图纸,试制出两批军用越野车,但存在不少质量问题,不能正式投产,急需修改设计。孟少农非常重视该车设计改进工作,他组织人员到部队调查,集合有关人员讨论改进方案,并反复论证,还亲自参与审定整车和各个总成设计结构和图纸,深入到图桌旁指导工作。1964年即正式投产,质量很好。

为提高解放牌汽车的马力(原设计为95马力)和其他性能问题,孟少农积极组织自行开发直列顶置汽门发动机(6102型)来代替老解放车的发动机并亲自参与设计、试制和试验。该机开发工作搞得很出色,一次试验成功。后因“四清”和“文化大革命”运动被迫停下。这种性能先进的发动机,后经改进成为二汽EQ140型东风车的发动机,使东风车以马力大,跑得快而闻名全国。

凤凰汽车询价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 三厢车
  • 两厢车
  • 豪华车
  • SUV/越野
  • MPV
  • 旅行车
  • 高性能/跑车
  • 敞篷车
  • 其他热门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