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当前 广东车市亟需重塑信心
2009年07月13日 08:02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广州日报7月13日报道 由于经常出差,每次在的士上都会和司机闲聊,或多或少会谈到这次金融危机。广州司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金融危机没有想象中夸张,该打车的人还是会打,并没有影响到实际收入,下半年是旺季,收入还会继续提升。”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让人鼓舞。

如何挽救广东车市?如何重新塑造广东车市的辉煌[综述 图片 论坛]?在笔者看来,没有什么比重塑信心更重要的了!

广东车市为什么会大幅下跌?并不是老百姓没钱,而是被“吓”怕了,但说句实在话,如今“吓人”的因素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一是“倒闭”和“裁员”,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碰上这种情况,还是多留点钱在身边安全点。二是油价天天在涨,去年好不容易推出燃油税,油价稍微下调了一点,但在七月初,油价又一口气涨了回去,有可能还会继续涨。三是城市内停车位太少,不少繁华路段,一个小时八元,上不封顶。四是感觉不到物价回落,生活支出居高不下,而且每个家庭或多或少有赡养老人,养育小孩的压力……在如此“吓人”的环境下,大多数人都会做出暂缓买车的决定。

或者有人会问,金融危机面前,人人平等,为何唯独广东车市沦落得如此厉害?笔者简单分析,广东车市之所以沦落,是因为广东人忧患意识太强,而山东、江苏、浙江是后起之秀,初生牛犊不怕虎,并且拥有巨大的汽车消费潜力,具有后发优势,并不足为奇。

想要重塑广东汽车消费信心,一是要稳定经济,只要企业稳定,员工收入稳定,迟滞的购车计划自然而然就会提上日程。二是油价稳定,油价每涨一分,对汽车市场的打击就加重一分。三是适当改善用车环境。相信只要做到这三点,再加上全球经济的好转,信心很容易就会建立起来。

用车环境是道坎

广东车市下滑除了经济原因外,更多是和用车环境有很大关系,就拿广州来说,有报道称车位缺口有65万个,也就是说全市一半的车辆没有办法正常停车。广东尤其珠三角人口密集,或多或少都有停车难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过路费的问题,外地人来广东都说这里过路费贵,以前还没有什么直观体会,但上周笔者深有体会了。笔者从天津东丽区去天津开发区的长城汽车新基地,途经了40公里的高速公路,收费仅是5元,要是在广东,这段路程收费大概就要20元。出租司机的一席话让笔者感慨万千,“政府在路费上少收一点,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所创造的税收绝不少于路费”。笔者也获悉,广东高速公路每公里的收费大约是在0.5元左右,而在山东、江苏等地这一数字为0.3元左右,过路费也是用车的一大笔开支,足以对购车产生影响。在燃油税开征后,在北方很多省份取消二级收费站后,广东依然保持了不少二级收费站,其实广东也有难言之隐,修路成本很高,“逢山开洞、遇水架桥”,道路造价贵,收费自然也不便宜。

综合而言,广东车市地位下降,除了本身经济地位下降外,更多的是和用车环境不好相关联。

要解决车市下降的问题,要跳出汽车本身,功夫在车外,比如说增加车位,但由于中心用地紧张,至少在广州很难以实施了,而建设道路费用也难以低过北方的平原地区。仅车位和过路费两大问题,就很难得以解决,所以广东车市在全国的地位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当然,用车成本上升的一大好处就是,中高档车在广东的销售比例大,也获得了各大厂家的极大重视,这不,上海通用在深圳发布新君威[综述 图片 论坛]之后,又在广州发布新君越[综述 图片 论坛]了。

救广东车市,功夫在“市”外

上周,业内披露的一份权威数据让笔者大吃一惊,2009年1~5月,广东车市乘用车新车上牌量仅为20.2万辆,在全国的位次由持续多年的第一直接滑落至第四,更值得警醒的还有,广东车市也是今年1~5月国内车市在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不多的负增长的省级汽车市场之一。

就在业内对广东车市持观望态度的同时,却有人来更加高调地捧广东车市的“场”。7月8日,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在谈到为什么要将新车发布的场地选择在广州时,这位久经风雨的汽车“掌门”人表示:广东车市仍然是全国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到这里来,是一种感觉,广东车市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汽车市场,这一点没有变化。”我觉得,和看着5个月的成绩单就唱衰广东车市的人相比,这就是水平。

金融危机和广东经济恰逢其时的转型,的确让今年以来的广东车市黯淡了不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广东车市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汽车市场之一,这一点即使在广东车市大幅降低、全国车市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变化;而从影响力来看,拥有广州、深圳两大超级城市的广东市场,对国内车市的辐射力却远非山东所能比,这一点和北京、上海车市一样,二者的绝对量从来没有进入全国三甲,但对全国车市的影响,却历来是和广东市场鼎足而立。更重要的还有:广东经济是在转型而不是停滞,相信在度过转型的“阵痛”之后,产业升级的广东经济对车市的增长,将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

那么,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广东车市是不是就不需救市了呢?

答案也不是,笔者认为,即使从目前的经济背景来看,广东车市也仍有潜力可挖。我认为,从市场成熟先后的角度看,广东车市今日遇到的挑战,其他市场今后也会遇到。

如何在整体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掘广东车市的潜力?答案也许在汽车市场之外。今时今日,广东一线车市汽车消费遇到最大的问题早已不是汽车价格太贵老百姓买不起的问题,而是城市用车环境不好,老百姓“养不起”或“不愿养”的问题。如果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消费环境的问题,相信广东车市即使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也会有一个明显的上升。

几年前,我在和朋友聊天时就谈到,广东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它的车市增长至少可以持续30年,今天,这个判断在我看来仍然有效,因为在广东经济迅速现代化的同时,还有一个城市化的问题,今天,徘徊在广州、深圳这些广东大城市之外等着进城的农民、外来人口,数量至少有千万之多,这些人口,其实就是汽车、住房和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潜在消费客户,他们也将是广东车市保持持续增长的强劲支撑。

其实只是吃饱了

上半年的销售数据一出来,虽然在年初之时大多厂商均不看好今年形势,但中国还是毫无疑问打败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问鼎了全球新车销量冠军的宝座。

不过,广东车市似乎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势中显得有点突兀。数据显示,今年1~5月,广东车市下滑了19.9%,位居山东、江苏、浙江省之后,昔日的老大今年上半年却连三甲不入。这可真是叫人心慌。

广东车市怎么了?

事实上,笔者以为,广东市场只不过是吃饱了,正处在消化期。因为从数据上可以看到,虽然今年上半年广东车市同比下滑幅度较大,但由于基数很大,市场总体数量并不少。这说明,广东市场相对于其他还没“吃饱”的省份而言,已经提前进入了“饱和”阶段,正打算吃两片消食片增加胃动力呢!

我们都知道,“食在广东”,广东人的好吃是全国出了名的。汽车市场也一样。广东省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从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市场获得的资讯更为迅速,市场相对更加成熟,大家也更知道要什么。再加上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三大品牌竞争充分,广东省的汽车工业发展得十分迅速,因此,广东市场需要的是更新鲜更美味的“食物”,而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数据中也可以看到,新车型在广东省的销量并不弱,广东人更愿意“尝鲜”。可以看到,新君威上市之后,在广东市场的销量迅猛增长,这足以证明新车效应在广东市场的显著。

因此,我们并不需要担心广东车市会一直萎靡不振,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新车型的刺激。

感谢车市“低谷”

广东车市今年上半年惨跌至全国第四,让业内为之一“震”。

从今年3月份开始,车天下记者数次出击广东二、三线车市采访,采访过程中留意到,大多数经销商面对今年广东车市大衰退,显出“不在意料之外,尚在情理之中”的坦然。低谷时期,广东市场应该怎么救?很多市场的经营者和投资者都无法给出直接的答案。汽车市场受到经济环境影响的不定因素太多,或许有时还能依赖政府的购车政策来点“刺激”促进销量,但除此之外,市场经济下能“挽救”车市的只有市场自己。

在东莞采访时,一位经销商老总的感慨让笔者印象深刻,他说:“车市一帆风顺发展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往上走,非常感谢这个‘低谷期’到来。”让这位在车市浸泡多年的老总发出如此感慨并非无因。据他回忆,在1997、1998年车市情况一片大好时,一些专职“捞钱”的短线投资者也进入了汽车市场。此类经销商进入市场的后果就是直接导致市场竞争的紊乱——对于同行,彼此之间的竞争手段恶劣且混乱。虽然这类经销商在市场的任何发展时期都会存在,但在市场发展“过热”时期,影响特别突出。

“市场低迷时淘汰不良资产和经销商,市场结构会更加优化。”那位经销商老总如是说道。正如通用申请破产保护,虽说“破产”两字不好听,实际上却是剥离不良资产“减负”,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好消息。对于车市,低谷期的到来亦是同样道理。成熟的汽车市场需要低谷,更需要风浪。因金融危机波及所衍生的车市“低谷”调整过后,品牌经营的经销商的优势更能凸现出来;风浪中,服务优秀的经销商更有立足的本钱。应该有信心的是,广东经济总量并不弱,金融危机一过,相信广东车市重新恢复生命力并非难事。此刻市场的重点,恰恰应是经营者正视自己劣势,卧薪尝胆,积极储备,静候焕发新生的良机。(本文来源:

相关专题:

中国车市狂飙销量全球第一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