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兄弟兵”新老车型共存于车市销售
2009年09月24日 07:31华商网-华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国外,一款车型进行垂直换代的时候,老款车型都

会停产,但在中国,垂直换代却有着不同的现象,那就是新老车型共存于车市,悦动[综述 图片 论坛]和伊兰特[综述 图片 论坛]、福瑞迪和赛拉图[综述 图片 论坛]、卡罗拉[综述 图片 论坛]和花冠[综述 图片 论坛]等都是新老车型并存于车市的代表。这种模式在国内被人普遍称为兄弟模式或者1+1模式。汽车厂商用这种模式来竞争车市,其目的是想取得更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取得1+1>2效果。

A级[综述 图片 论坛]车市1+1模式的主攻战场

在目前的车市中,1+1的模式A级车市较多,B级车市的这种现象有帕萨特新领驭和帕萨特领驭[综述 图片 论坛]、马自达6和马自达6睿翼。

汽车业内人士周鹏波告诉记者:“这种1+1销售模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在国内主要集中在A级车市,这主要是因为A级车市依旧是目前国内竞争最为激烈、消费者需求量最大的车市级别,所以众多厂商都会重点‘进攻’A级车市,而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厂家是不会轻易停产还有市场需求的车型。”

而B级车市的这种现象与A级车市还有不同,帕萨特领驭(PASSATB5第二代)上市一段时间之后,老款帕萨特(PASSAT B5第一代)才开始复产。而这次帕萨特新领驭(PASSATB5第三代)也是上市一段时间之后,老款领驭(PASSAT B5第二代)又开始复产。这与A级车市的新款上市老款不停产继续销售是不同的,但这也是为了提高车系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

新车型上市 老车型定位下移

新老车型的定位本来是相同的,但在中国,很多新车型上市时,老款车型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市场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厂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让新老车型并存,但新老车型的定位是肯定有差别的。

一汽丰田华通4S店的销售顾问向记者表示:“卡罗拉和花冠属于同一款车型,只不过卡罗拉是花冠的换代车型,目前两款车型都在销售,但定位不同,卡罗拉依旧定位A级车市,而花冠的定位则稍稍下移。”北京现代的悦动和伊兰特、东风悦达起亚的福瑞迪和赛拉图,也是新款车型上市主攻竞争最为激烈的A级车市,而老款车型则定位下移。

1+1模式 同平台孪生兄弟

除了悦动和伊兰特、福瑞迪和赛拉图、卡罗拉和花冠、新宝来[综述 图片 论坛]和捷达[综述 图片 论坛]这种新老模式被称为1+1模式之外,还有像晶锐[综述 图片 论坛]和POLO、207和C2、速腾[综述 图片 论坛]和明锐[综述 图片 论坛]、新宝来和朗逸[综述 图片 论坛]等这种采用同一平台的“孪生”车型也被称为1+1模式。

周鹏波表示,像这种“孪生”车型虽然平台相同,但各自都有不同的品牌和风格定位,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选择不同的车型,这在国外也是非常普遍的。

1+1能否大于2 消费者来定夺

厂家推出1+1的销售模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1+1>2的效果,但实际上能够取得1+1>2效果的厂商并不多,很多车型依旧在竞争中没有取得本质的变化。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悦达起亚4S店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福瑞迪是赛拉图的换代车型,厂家让两款车型同时在市场上销售,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销量,但实际上赛拉图对福瑞迪的销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孪生车型在中国的表现也很难达到1+1>2效果,未具名的斯柯达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晶锐和POLO、明锐和速腾,看似是孪生车型,按理应该不会产生太大的竞争,但目前,消费者主要还是看价格,这难免会导致经销商之间打价格战,导致一方踩着另一方的肩膀往上爬。”

周鹏波表示,目前这种新老共存的车型中,只有悦动和伊兰特的表现较为出色,两款车型都能进入月销量前十的排行里,而其他新老车型的表现估计并没有达到厂家的预期。

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是考虑选择哪款车型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消费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选择“1+1模式”中的车型,不要因为外观漂亮就去选择新车型,也不要因为价格便宜就去选择老车型。

从这一点来说,1+1能否大于2,还要靠消费者来定夺。实习记者 樊远洋本 报记者 贺鑫

国际并购 中国遭遇尴尬

最近,在几桩中国汽车企业并购海外公司的谈判中,外方都提到了对并购后知识产权的担心。知识产权的问题在中国汽车领域已不是新的矛盾焦点了,为什么总被人拿来说事、做文章?是有人别有用心,还是文化、法律差异,还是国内个别企业确有不正当行为?

先说文化和法律的差异。过去,我们都认为所谓知识产权保护一定会有非常明确的法律界定。其中,“专利注册”等是最好的法律尺子。而问题也往往出在这个方面。

目前,围绕着汽车知识产权的法律纠纷,很大部分是外观、造型方面(包括车标)的。但汽车的外观、造型从整体而言,很难说所谓的“专利”。这从目前市场上许多跨国汽车公司的车型之间对比就可以看出,相似的很多。一旦提出诉讼,谁是谁非很难定。曾经有好几起跨国公司诉中国汽车企业的官司就是没有在法律上站住脚而败诉。但是与中国不一样,在德国、美国、日本等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法庭裁决不一定看是否有“专利”、“证书”。它只尊重事实就可以判输赢。这“尊重事实”的法律界定在工业、技术领域就非常宽泛了。由于在国外有“事实说”,一些企业往往不去申请专利、拿证,一旦在中国打官司,就缺少法律依据。同样,中国的一些汽车企业面对跨国公司的诉讼,也感觉无辜。因为他们“重”是否有专利或证书。

再说国内个别企业的不正当行为。我注意到,最近海外媒体在报道中国车企海外并购的同时,又搬出了河北某汽车厂车型侵犯知识产权案的事,这的确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一个个案影响了整个中国汽车企业的形象,也可能给海外并购带来不利。

中国的汽车企业是否真的有能力、有实力给世界汽车带来惊喜?面对尴尬,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的面对一切、清醒的看待自己!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吴迎秋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