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9月25日报道 2009年6月10日,BMW中国文化之旅从成都始发,在随后9天的旅程中,由专家、媒体、以及BMW爱心博主、经销商和爱心员工代表组成的车队深入走访了绵竹、都江堰等重灾城市和汶川、茂县等羌族聚居区,继而进入甘肃地区,考察震区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现状,最后到达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这一致力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项目已经连续开展了3年。在公益事业日益成为企业的一种常态时,宝马为什么会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相对冷僻,舆论关注度不高的领域,投入如此大的人力和物力?
戴雷博士给出的答案很简单: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承诺。
本报记者陈杰光
我们只是搭建一个爱心平台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通过一些公益事业来回报社会已经是大多数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同样的行为背后却有着不同的行为动机。作为一个企业,为股东盈利是理所当然的,如果站在这种角度去考虑问题,那么即便是在做公益事业的时候,也必须清楚地计算出这个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平衡这个项目可以换回的品牌推广效果与普通的广告投放之间的关系。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当某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某一类人群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时候,大量的企业公益投入会集中在他们身上,过犹不及,而那些冷门的,缺乏舆论炒作热点的,而又非常需要帮助的地区、人群和事业,却被忽略掉了。
但是,只有换一种角度去考虑,忘记自己“企业”的身份,用一个“企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来衡量每一件事情的价值,才会诞生“BMW中国文化之旅”这样的项目。戴雷博士告诉记者:“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规划的每一个社会公益项目,都不是由企业单方面决定的。因为企业的思维方式永远是商业的,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在公益事业上,企业只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我们和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决定、完成并不断持续这些公益事业。”
戴雷博士的话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得到证明。记者曾经问过中国文化之旅项目的负责人:“每年一次,每次10天左右的‘文化之旅’,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有多大?”这个问题后来在一名参加了今年文化之旅的宝马车主博客上找到了答案:“面对我们民族浩如烟海的文化瑰宝,一次短短的旅程,一些小小的捐助实在微不足道,但这是唯一,也是必须的行为,它可以让那些已经被现代文明淹没,被现代人遗忘的东西重新回到我们的事业,让那些孤独地坚守精神家园的人重新看到希望。”
1.5亿升汽油的价值
9月3日,SAM集团发布了道琼斯可持续性发展指数(DJSI)的最新评估结果,宝马集团连续第五年成为世界汽车企业中可持续性发展的领导者,成为世界上最具可持续性的汽车生产商。自1999年这项重要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数创立以来,宝马集团是唯一保持每年上榜的汽车生产企业。
这已经是记者关于宝马在新能源和环保方面的发展战略问题最好的答案了,此外戴雷博士还给了记者另外两个数据:从1995年到2008年,宝马在欧洲销售的BMW车型,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25%;与2006年相比,2008年宝马在欧洲销售的全部车型,共节省了1.5亿升汽油。
戴雷博士告诉记者:“宝马对于新能源车的战略规划是非常清晰的——氢能源一定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它的排放是零;而在氢能源完全投入日常使用之前,宝马也会在其他技术相对成熟的新能源领域进行尝试,比如我们在电动车方面推出的MINIE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此外,高效动力战略是现阶段降低油耗、减少排放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在中国销售的所有BMW汽车都运用了高效动力战略,不仅为车主节省了成本,更减轻了环境的负担,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这种社会责任还体现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中。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BMWX之旅中,记者全程跟随车队参加,出发的第一天,领队就明确规定沿途严禁向车外抛洒垃圾,所有垃圾必须装袋后带回城市处理,并一再强调,开过的纯净水请一定喝完,不要浪费。
对其它品牌而言,这样的活动也许只是想让客户感受产品的乐趣,简单地促进销售而已,但在宝马看来,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传递品牌的价值观以及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当认同这种价值观,习惯这种生活方式的人越来越多时,产品的销售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本文来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