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7:40分,吉利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吉利成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吉利“对福特公司宣布其为沃尔沃汽车公司首选竞购方的决定表示欢迎。吉利即将开始与福特公司就收购的细节进行谈判,为收购后的瑞典知名品牌沃尔沃的独立运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只是做出一个回应。”20:09分,电话那头的吉利收购项目副主任袁小林语调平静,“说不上什么选择(发布时机),只是有必要给市场一个说法。”
至此,在业内流传近3年之久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案,终于得到当事双方的共同证实。接下来,一场“蛇吞象”的跨国并购案将拉开帷幕。
“搞定”福特
10月28日,19:55分,一条来自吉利内部人士的短信不期而至,“今晚吉利有重大消息要发布,请关注吉利官方网站”。
不过,这已经是一条“迟到”的短信,早在15分钟前,一则题为“吉利成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的声明出现在吉利官方网站。而在一个小时前,福特方面已经率先公布了这个消息。
声明只有短短六行,但内容却颇为丰富与重要。吉利表示,“吉利和福特前期已经进行了多次的磋商。该项交易得到了中方银行支持。沃尔沃目前的工厂、研发中心、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将得以保留,同时,沃尔沃将借此进一步增强在中国这个重要汽车市场上的销售网络和采购渠道。未来的沃尔沃将由独立的管理团队领导,总部仍设立在瑞典哥德堡。”
事实上,在此之前,吉利并不是沃尔沃的唯一竞购方。由福特汽车前董事Michael Dingman和曾在福特汽车及克莱斯勒担任高管的Shamel Rushwin牵头组建的一家名为Crown的美国私人财团,曾介入过对沃尔沃的收购。出于和福特的关系,这家财团在与吉利的竞争中一度占据上风。
然而,吉利关于“沃尔沃目前的工厂、研发中心、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将得以保留,未来的沃尔沃将由独立的管理团队领导,总部仍设立在瑞典哥德堡”的承诺,显然打动了福特方面。
在早前福特发表的声明中,福特首席财务长Lewis Booth表示,任何预期的出售都必须保证沃尔沃拥有足以进一步加强业务并建立自身全球特别经营权的资源,其中包括资本投资。
超级团队
20:09分,袁小林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我们参与了竞购,一直在进行谈判。这次(发表声明)是与福特协调的结果。”以吉利竞购沃尔沃项目唯一新闻发言人身份现身的他,在回答问题时滴水不漏,“这是一次商业谈判,我们和福特签有保密协议。”诸如收购资金、时间进度、人员安排等收购细节问题,袁小林一概避而不谈。
其实,何止是收购细节,就连袁小林本人都是一个“商业秘密”。
“我们也不知道他以前是做什么的,只知道他的身份是吉利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有吉利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袁小林所在的“大项目”组在吉利内部的代号是“V”。
“我们确实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聘请了世界顶级的财务公司、律师事务所做顾问。”任凭记者磨破嘴皮,袁小林甚至连他所在项目组的人员构成及组建时间都不肯吐露。不过,虽然没有曝光这些顾问公司的名称,但据记者了解,名头显赫的英国洛希尔公司(Rothschild)正是吉利的智库之一。
洛希尔是一家在法国注册成立的公司,总部设在巴黎,由洛希尔家族控股,目前以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为主要业务。洛希尔家族发迹于19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初,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
吉利与洛希尔的合作始于3年前吉利入股英国锰铜公司。在那次吉利首度进行的海外并购中,吉利以14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亿元)的代价换取锰铜扩大股本后23%的股权。“借壳”锰铜,吉利不仅获得了高端平台技术,更为关键的是,有了锰铜这家在英国的子公司,吉利的“社交”圈子一下开阔了许多。
在2009年3月,吉利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中,洛希尔作用开始显现。由洛希尔牵线,吉利以最短的时间与Baker & McKenzie律师事务所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知名顾问公司签署了服务合同,保证了对DSI的闪电收购。
取我所需
20:25分,福特(中国)副总裁刘 的手机中传出关机的提示音;而沃尔沃汽车(中国)市场总监孙玮的电话则一直无人接听。
22:31分,沃尔沃汽车(中国)回复邮件说,“关于福特汽车出售沃尔沃汽车公司的事宜由福特汽车公司负责,沃尔沃汽车在当前阶段不就此发表评论。”邮件继而表示,“沃尔沃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将精力投入到我们的日常运营中去,继续努力保持在中国增长的态势。”
这似乎是对今后可能的“新东家”——吉利的回应。在吉利的声明中,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与福特公司的协商取得进展。如果双方达成最终协议,吉利将维护和加强沃尔沃的世界级品牌的传统地位,并继续发扬此顶级品牌在安全性和环境技术方面的全球声誉。”
一个是斯堪的纳维亚的贵族美妇,一个是中国草根出身的莽撞少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吉利缘何对此孜孜不倦?
“吉利在收购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应该概括为‘取我所需’”。10月26日,声明发表前两天,李书福在接受采访时吐露了吉利海外并购的动机。
对于沃尔沃,李书福没有多说,他只是强调,“这是充满战略意义的一步,既表明了我们将致力于沃尔沃品牌在全球100多个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地位。”。
10月28日,吉利发表声明时,李书福正在四川为吉利全球鹰品牌做推介。
车视点
吉利的“钱经”
“我没统计今晚接了多少电话,不过刚才去方便时,就错过了好几个。”10月28日22:15分,袁小林的电话依然很热,但吉利却保持着一份清醒,“这是一个商业谈判,成功不是唯一的可能。”
事实上,声明的发表距最终的收购成功确实相去甚远,其间,涉及资金、管理、知识产权、投资者关系、合作方处理、意识形态等软硬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功亏一篑。因而,在福特发表的那份声明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单词便是“possible sale”(可能达成的出售)。
其中,资金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9月23日吉利宣布引入战略投资者,向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一家联营公司高盛资本合伙人(GSCP)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募得资金25.86亿港元(约合3.3亿美元)。在公告中,吉利称,这笔资金将用作公司资本支出、潜在收购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3.3亿美元距吉利收购沃尔沃所需20亿美元太远了。”这是当时外界对吉利这次融资目的真实性的质疑。
“收购一家拥有数十亿元资产的公司,所花的钱并不比买下一个游戏机室多。因为你无须拿出这笔钱,甚至可以不知道怎么弄到它,只要知道谁有钱就够了。”有业内人士这样描绘“杠杆收购”的魅力,“其交易基本与现金无关。”
不产生现金,甚至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吉利已经玩过这样的套路。
在2009年3月收购DSI时,为了避免支付高达7800万元的追加收购现金,吉利找到了DSI的第一债权人苏格兰银行。吉利向苏格兰银行申请贷款4500万澳元,即苏格兰银行和第二债权人的债权本金总额。而在3月下旬与债权人最后讨论是否收购DSI时,吉利获得了这笔较低利息的贷款,并以未发生现金流为由,拒绝了向苏格兰银行支付通常商业贷款时产生的安排费用(arrangement fee)。此举为吉利节省了约180万澳元的财务成本。
不过,即便吉利收购成功,他还将面对如何让沃尔沃重生的问题?
23:01分,袁小林还在电话线上。不过,他说,他要休息一下,“我的瑞典和英国的同事会继续下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