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陈志杰:公务车采购自主化不应无疾而终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陈志杰
2013年01月04日 09:22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陈志杰

作者:陈志杰

核心提示:一个正儿八经的政策,因此陷入尴尬境地。各方舆论强烈关注的新目录跨年而未能出台,已成为国际笑话。如果真的无疾而终或作出重大妥协,主管部门和整个汽车业,无疑将会很丢脸。

凤凰汽车评论 2013年到来,汽车业也将开启新的征程。在过去两年的“微增长”格局中,令人欣喜的一个现象是,内资车企在失去市场高速增长红利的情况下,反而直面危机深化转型,夯实了市场竞争力。新的一年,车市预计将开启快速平稳增长周期,而自主品牌汽车的走向,仍然是最值得关注的课题。

这其中,首先必须引起关注的一个情况是,去年初发轫的公务用车采购自主化进程,可能会夭折。

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这份目录,因为入围的412款车型均是清一色的自主品牌,而得到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其中肯定的声音占绝大多数。但这份目录在结束意见征集期之后,就石沉大海,至今跨年博弈而没有下文。

据华尔街日报在去年12月底的一条消息,有美国官员表示,“中国将推迟发布可能阻碍政府机构采购美国汽车的政府采购建议”、 “中方同意进一步研究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这条消息从侧面证实,公务用车采购自主化目录,遭遇到来自跨国公司的阻力,并可能因此有所调整。早在今年7月,业内就传出这份备受关注的目录在各部委会签中卡壳,理由是外商要投诉到WTO。

如此一个将引起市场格局变化的政策,势必引发各利益相关方的强烈博弈,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现在必须呼吁的是,这一政策无需调整,应该尽快出台实施。

公务用车采购自主品牌是国际惯例,并没有违反WTO规则。这一点各界专家已有详细论证,无须赘言。关键是,这份目录是遵照十分合理严谨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制定。这份细则确定了一般公务车采购的两个“天花板”:轿车排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并规定申报企业应拥有申报车型的产品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及认可权、产品技术转让权及国内外市场销售权;申报企业还应“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

因此,公务车采购新政设定了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并不是强行照顾内资车企。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产生了妥协,“1.8升,18万元”这一虽然严格但国际品牌仍能达到的要求,已经实行;但因为合资车企目前难以满足“研发投入不低于3%”这一要求,因此反对采购新政使之难产,阻碍公务车采购的自主化。

一个正儿八经的政策,因此陷入尴尬境地。各方舆论强烈关注的新目录跨年而未能出台,已成为国际笑话。如果真的无疾而终或作出重大妥协,主管部门和整个汽车业,无疑将会很丢脸。

为什么有利于内资车企和自主品牌的政策,就那么难以出台?

目前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在近年来市场回调的危机中,主流内资车企纷纷深入转型并取得突破。目前车市增长重心转至二三线市场,这也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笔者元旦期间在广东汕头市就了解到,广汽传祺在当地的销售水平已经接近本田丰田。这说明起点高、拥有差异化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在市场开始得到认同。

这样的形势需要一阵东风的助推,这就是公务车采购新目录的落地。公务车市场实际容量不大,但对推动自主品牌汽车的公众认同,却有巨大的示范效,特别是当自主品牌汽车能够重新成为高级领导用车的时候。

公务车采购自主化因此不应无疾而终。向左还是向右?政策主导者需要尽快定夺。(文/凤凰汽车特约评论员 陈志杰)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南方日报汽车周刊记者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