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汪上:公车采购切勿变成自主向上的桎梏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汪上
2013年03月05日 05:57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汪上

作者:汪上

核心提示:从品牌的影响力上来讲,公车采购毕竟仍然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影响,真正的品牌影响力,必然是经过锤炼才能诞生的,拔苗助长只是一种表面繁荣,是禁不起时间地打磨的。我认为,自主品牌必须坚定不移坚持通过品质提升带动品牌影响力提升的路线,面对公车采购这样的诱惑,不放过机会,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它,在发展战略上围绕它来

凤凰汽车评论 长期以来,笔者一直支持公车采购向自主品牌车企倾斜,希望这样可以帮助自主品牌在中高级车市场站稳脚跟,扶持其品牌影响力的成长。但是,最近令笔者感到担心的是,为了迎合公车采购的需要,自主品牌凭空拔高了自己的产品定位,在公车采购那里虽然能够获得一些额外利益,但在消费者那里却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而且,如果现阶段消费者因为相信公车采购而选择了被拔高了的自主品牌产品,由此产生的不信任感,将对自主品牌的打击更大。如此,公车采购不仅没帮忙,反而成为了自主向上的桎梏。

现在,自主品牌必须认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是“公车营销”的效应已经远没有当初那么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了;第二,面对今天的公车采购,自主品牌必须更加清楚的认清自己,不要为了迎合采购需要,而改变自己在向上发展时的策略。

公车效应已经大不如前

自主品牌之所以有向上突破的瓶颈,一方面是自己的产品确实不如别人,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的意识里,对自主品牌仍然还不够信任。而公车采购效应,长期以来一直被当做是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捷径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公车采购在这两年如此受到大家的关注。

当年,奥迪汽车凭借国内公车采购而成为一个“公车营销”成功的代表。不过彼时,国内消费者对汽车的认识相当狭窄,官车无论好坏,都能成为其羡慕的对象。时过境迁,从这一代A6L开始,奥迪却正在努力消除它的公车印象。很显然,由于汽车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样遥不可及的官方物品,已经逐渐走入了寻常人的家庭。而且由于近年来我国正处于一个变革期,政府的公信力有所下降,这些因素已经导致“公车营销”带动品牌影响力上升的效应在逐渐减弱。

汪上:公车采购切勿变成自主向上的桎梏

比如去年上汽根据别克君越打造的荣威950,它可以看做是希望借助公车效应而向上发展的代表。荣威950定价与别克君越基本持平,推出后就获得了不少地方政府的采购。但在民用终端市场,他价格已经降低了4、5万,销售表现却依然寥寥无几。乘联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销量仅为4590辆,足见它在消费者那里的受欢迎程度。贵几万元的别克君越,表现虽然不如德系品牌,但至少每月平均还有7千多的销量。

自主品牌应清晰的认识自己

自从去年中央政府发布政府《公车采购目录》征求意见稿以来,国内不少自主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中高级轿车。虽然在此之前,也已经有不少自主车企拥有了自己的中高级产品,但很明显,今年将会是自主品牌中级车上市的爆发期。包括北汽绅宝、长安睿骋、红旗H7等一批新中级车将会正式上市,再加上已经有的吉利帝豪EC8,奇瑞瑞麒G5、G6,荣威950,一汽奔腾B90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中级车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选择。

但是,最近市场和舆论显现出来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自主品牌的中级轿车在定位上,因为政府采购而凭空拔高了不少产品价格。比如有媒体报道了北汽绅宝的预售价格,其中1.8T的价格比2.0T的价格更贵。在微博上,业界人士将其称之为,典型公车采购的产物。另外,长安睿骋的预售价也已经公布,从它的定价来看,整体上相比比亚迪G6、帝豪EC8等之前自主品牌针对市场而推出的中级车型,要高出不少。

企业之所以如此定位,一方面是因为政府采购自主品牌在当前似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迫于舆论压力,政府将不得不采购自主品牌,那么依照1.8L、18万元的限定标准来定价,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选择。另外一方面,如此定价也能有一定的销量,看起来就能打破自主品牌中级车长期以来在价格上难以突破15万元以上的瓶颈。

然而笔者担心的是,企业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在品质还尚不具备15万元以上产品要求的前提下,冒然拔高价格,迎合政府的采购需求。虽然在地方政府的地方保住主义下,能够获得一些销量和利润,但却与普通消费者的市场保持甚至进一步拉大了距离。而且,由于公车营销效应也已经大不如前,那么企业如此定位,那就是西瓜没捡到,还丢了芝麻。

更让我担心的是,那些因为相信公务车采购而选择了这些被拔高价格的自主品牌中级车后,在品质上的失望会让彻底对品牌失去信任,这就给自主品牌的将来带来更大打击。

总而言之,公车采购只能被当成一个辅助性的东西,真正的品牌影响力,必然是经过锤炼才能诞生的。该车采购这种拔苗助长,只是一种表面繁荣,是禁不起时间地打磨的。自主品牌必须清晰的认清自己,坚定不移坚持通过品质提升带动品牌影响力提升的路线,面对公车采购这样的诱惑,可以抓住机会,但必须建立在正确推广自己的基础上。

可以想象,如果今天政府公务车采购的产品,都是像现在这样曲高和寡的自主品牌,那么这一轮的公车采购自主品牌发展必将会成为一个泡影,变成自主品牌向上发展的又一轮悲剧。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汪上

专栏作者:汪上

汽车行业打拼近十年,从自主品牌建设者转变为观察者。继续为自主汽车而学习,努力。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