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江淮重组可行性有多大?
2009年05月20日 15:16中国经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对于业界关注度极高的“上南合作”,如果现在回过头来理智地审视,我们是该欢呼雀跃还是应该俯首反思。整合就一定是好事吗?竞争就一定是坏事吗?至少到现在为止,笔者还看不出上南整合的成功效果在哪里。更何况在此之前,有质疑的媒体仍在说上汽与跃进的“结合”,更大程度上是政府主导的市场并购。

既然上南合作还不能称得上是国内汽车业并购重组的“成功案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来套用这个定律:既然上南合作都办成了,为什么某某与某某就不能成,何况国内车市的整体环境这么恶劣,全球金融局势这样动荡,连通用和克莱斯勒都要重组了,奇瑞和江淮重组又有什么稀奇的呢?

一不小心说到点子上了,奇瑞与江淮要重组,这也是今天网上点击率最高的一个报道。笔者要分析的是,奇瑞江淮重组可行性有多大,这样的传闻可信性又有多高?

既然有传闻,那显然不会是空穴来风,而且很有可能安徽省的官员几年前也在考虑这样的整合效应,更何况中央政府三番五次的强调,要加快国有企业之间兼并重组的力度。很显然,出于政绩的考虑,地方官员都乐意推动这样的并购和重组,这点是没有疑问的。一汽与华晨、北汽与福汽、长丰与广汽甚至中兴与长安,不都传出国类似的消息吗?

上南可以,奇瑞江淮为啥子不能整合一下?

“今年6月,中共安徽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任命詹夏来为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消息一出,业内有资深专家就指出,奇瑞、江淮整合指日可待。”看完报道后我们不难发现,此次媒体类似的报道显然是“个别业内人士”的主管预测,甚至连企业内部的小道消息都算不上。不过在车市寒流来袭,大家的日子都比较难的情况下,这样的猜测还是会蒙住不少人的。

车市好的时候就各奔前程,车市滑坡的时候就抱团取暖?

更何况,奇瑞与江淮同属于安徽省内企业,不涉及到跨地域并购时可能面临的地方政府阻力;各自生产的产品目前来看仍然具有互补性(奇瑞乘用车+江淮商用车),如果加上上调至安徽省委的詹夏来大力推动,在外界人士看来,奇瑞与江淮实现重组理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说白了,奇瑞与江淮就像“郎才女貌”那样绝配,而且简直称得上是“天作之合”,不走上南合作的整合道路,做强做大中国汽车企业,那简直是辜负大家的期望。

愿望当然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呢?经过笔者的分析判断:江淮与奇瑞近期整合的可能性不大,最直接原因是二者已经错失整合的最佳时机。

其实早在两年前,迅速壮大的奇瑞就传出与江淮整合的“绯闻”,而且据媒体的报道还真是“言之凿凿”。2006年9月12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旭辉(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名字,对他的报道印象太深了)就写了一篇《重组大案即将上演 奇瑞江淮相互持股独立经营》的稿件,引起业界的轩然大波。报道甚至援引安徽省政府内部人士话称,“重组方案已经上报国资委”。与如今没有消息来源的传闻相比,两年前的重组绯闻似乎比现在更可信。

虽然江淮和奇瑞随后都以官方的“口吻”说这样的报道纯属空穴来风,不过安徽省政府筹划“大安徽汽车”的梦想,还是被外界略知一二。

笔者遗憾地认为,彼时,正式江淮与奇瑞重组的最佳时机,只是双方重组的意向并不强烈。试想一下,当时奇瑞和江淮都面临发展转型期:奇瑞酝酿整体上市改制却没有经验,江淮欲进军轿车却苦等准生证,如果两家企业相互持股,重组起来更显得是“如鱼得水”。江淮在商用车领域积累起来的资金,可以助奇瑞乘用车项目一臂之力;而奇瑞也不用去并购安徽芜湖一汽扬子,来进军商用车领域,直接将江淮的商用车板块拿来,二者各取所需,岂不完美?

不过事情并没有外界预期的那样。2006年9月奇瑞并购芜湖一汽扬子的交易正式完成,芜湖一汽扬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奇瑞因此完成了进军商用车领域、完成战略性布局的关键一步。几个月以后的2007年1月,苦等两年多的江淮轿车项目正式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奇瑞和江淮,一个由乘用车转战商用车,一个由商用车转战乘用车,都已经朝着全系汽车产品的路线迈进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既然在当时那么需要对方的情况下,江淮与奇瑞尚能独善其身,现在车市遭遇大滑坡,奇瑞整体上市已经如箭在弦,江淮轿车项目尚未发力,二者就更找不到重组的理由了。因此笔者分析预计,江淮与奇瑞近期整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至于5年或者10年以后,那就不好说了,也没有人能预计那时的中国车市会是一个什么景象。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奇瑞、江淮将成“一家人”?

相关报道:

尹同跃:奇瑞江淮应该成为一家人

安徽汽车“大一统” 奇瑞江淮重组3猜想

政府推手 奇瑞江淮联合巡展推动重组进程

左延安回应奇瑞江淮重组:不赞成“彻底整合”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o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