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海外投资需有国际战略视野
2009年06月29日 13:19中国经济时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当前,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逐步开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货币环境和条件也在日益优化。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企业海外投资需要有国际战略视野,以便更有效地进军海外市场。

第一,坚持海外投资的“中国责任”原则。

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货币环境。那么,我国也应当在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承担与我们的能力和地位相当的责任。在国际经济问题上,我国要承担的责任包括:遵循自由贸易体系和世贸组织的规则,在贸易、投资、资源和能源等问题上恪守国际惯例,扩大开放服务业、农业、金融业等市场,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成功等。而海外投资战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我国实现建设和谐世界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式之一,而企业是上述宏观层面责任的重要具体承担者和落实者。当今世界的投资环境,总的来说是在改善,但也不乏出现一些不利于我国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趋势,如国际货币风险、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思潮以及经济行为政治化的倾向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在海外进行投资经营活动,更需要坚持互利共赢、和谐世界的理念,只有这样,企业才会真正履行其社会责任,才能与其所依靠的环境共同良性发展。每个企业都应当认识到,在企业进入某个东道国时,就不仅是一个中国企业,更是中国的经济“外交使节”,在项目谈判、工程施工以及后期治理等方面,都要表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东道国接受中国企业,把中国企业当成朋友,愿意把更多的项目交给中国企业,这就有利于我国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二,加快海外投资战略升级。

在海外投资时,企业希望能够得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希望政府能够更多地提供专项资金和信贷帮助,并且简化对外投资管理程序,保护投资者和海外资产的合法权益等。2002—2008年,我国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以年均超过60%的速度增长。但是,中国贸促会“走出去”课题组于最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研显示,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企业海外投资成长道路上的起步阶段。有近半数的企业表示在未来3—5年中会增加海外投资,这说明,未来中国的海外投资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也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对海外投资持观望态度,表达了未来不会进行对外投资的意愿。这一状况,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发展还处于第二阶段,即每年直接投资流出在加速增长,但是其增量还不足以抵消直接投资流入增量的阶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意愿有所降低。

不过,金融危机并不能阻止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步伐,企业应当抓住机遇,把海外投资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对投资目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方式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海外投资呈现多元化趋势。另外,尽管扩张海外市场还是目前和未来几年企业海外投资最重要的目标,但是降低成本、获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培育知名品牌以及开发和获取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必须成为企业对外投资所关注的重要目标,并不断进行战略升级。

第三,理性对待海外并购。

中国企业在今年开始的海外并购浪潮,被大部分媒体、市场人士认为是聪明的“抄底”选择,但笔者坚持认为,价格固然是当前海外并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企业进行并购决策时,应有更多其他层面的理性考虑。最近,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传言和中国铝业公司注资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受挫的消息,使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被推至风口浪尖。可以说,中国企业现在面临一个重大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可以促进企业的升级转型。但是,我们除了有海外并购的积极性之外,还需要一种理性。

并购行为最大的风险在于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很多企业在并购的时候很快乐,但整合之时却又很痛苦。如果多一点理性,能好好审视一下并购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并购方案,我们就会在并购中更加主动;要全面评估自己的调整能力,评估和了解某项投资或收购与企业自身增长相比是否更可取;对于任何一家想要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不论是为了获得少数股权还是为了获得控股权,该企业都应当审慎分析,认真权衡这一投资或收购的战略及财务收益,是否大于该交易的潜在风险。

第四,高度警惕“金融鸦片”的侵害。

对一些中国企业来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最直接的冲击不是需求萎缩,而是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上出现了巨额损失,这是国际投行向中国企业兜售金融衍生品带来的恶果。由于这些衍生品表面上看上去“很美”,购买了以后,能让企业避险,实现保值和增值,而实际上,一旦购买并交易了,这些金融衍生品就像鸦片一样侵蚀着中国企业的肌体,因此,被称为“金融鸦片”。2008年初,国航、东航、深南电等企业与高盛、瑞信、德意志银行等签署了多份期权合约,以对冲燃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但在与国际投行的博弈中均告失败。东航衍生品亏损高达62亿元,几乎是其2008年全部的利润。在这之前还有中信泰富因为与国际投行对赌澳元汇率,巨亏近150亿元。

公开交易资料显示,凡受损企业交易皆是企业和国际投行之间进行的场外交易。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场内市场是有标准的合约并被监管,而场外交易往往只是交易双方私下的协定,多数中国企业只是拿金融业务当作副业,对衍生产品领域很陌生,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复杂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一旦入局,便会被熟悉游戏规则的国际投行掌握主动权。所以,笔者警告中国企业尤其是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应从战略视角看待每一笔投资。使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不懂的坚决不做,更不能用衍生品期权展期。即使要采取封顶和兜底的期权,也一定要通过投行之间竞价来保护自己。对部分企业行为存在从套期保值演化到恶性投机的,监管部门应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监管,即除要求批准一定持仓量,只批准那些符合套保会计处理要求的衍生品。

第五,鼓励企业多用人民币进行海外投资。

依据商务部近日公布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内企业赴境外投资,其经济技术可行性由企业自行负责,其中,中方投资额1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由商务部负责核准;中方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1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核准。在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趋于恶化的情况下,国内企业赴境外投资的安全性的确值得担忧,尤其是那些以抄底心态进行的境外股权投资。但作为长期趋势,全球化的前景依旧光明。

在企业海外投资时,如果采用人民币作为海外投资结算货币,不但不影响以投资促出口的功能,还有利于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从长计议,我国在取得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地位后,注定要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如果海外投资主动权较多掌握在自己手中,率先突破人民币国际化,由此鼓励对华出口国选择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或投资货币,到那时,我国人民币就可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也将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相关报道:

中国对外资吸引力将长期存在

争议TPMS国家标准 中企外资各执一词

吉利将投资3000万美元建立印尼销售网络

保时捷将向卡塔尔投资局出售24%大众股份

华融公司以投资者身份 3亿注资奇瑞汽车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wulia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