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胀高油价双重压力 中国车市如何突围
2009年08月19日 17:04汽车人 】 【打印共有评论0

2008年对于中国来讲,是极其不平凡的年度,节节攀升的油价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A股综合指数由年初的5278.1点,一路狂泻至7月份最低2500点,中国汽车销售市场在继2007年位居世界第二的辉煌[综述 图片 论坛]之后,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2008年1-5月,全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8.91%,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7.41%,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2.48%,与2007年全年各自增速的21.84%、21.68%和22.25%,以及2008年一季度增速相比,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7月15日,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45.18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在“高油价时代”来临之际,国内汽车市场未来走势必将受此影响发生改变。首先,在高油价、高通胀双重实质性利空的影响下,整个国内实体经济增速2008年将有所放缓,而CPI高企必将带来居民实际消费能力下降,故乘用车行业在下半年将受到极大考验;其次,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以及央行执行的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使整个汽车行业2008年的销售目标出现了大幅下降。

在油价上涨、新车价格下移、成本提升以及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业界普遍认为下半年轿车行业增速不容乐观。整车制造成本的升高,尤其是车用钢板的大幅涨价,较上一年同期上涨了40%左右,轿车生产企业成本压力剧增。厂家面临减产痛苦和巨大库存的同时,经销商同样也面临竞争白热化和销量降低的挑战。由于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资金压力加剧,个别经销商甚至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轿车行业作为完全竞争性行业,企业产品同质性严重,很难提高产品价格,故在成本上涨以及整车降价潮的冲击下,国内轿车企业陷入世界性经济危机的重重包围之中。

首先,新车价格区间下移已经严重影响了厂家和经销商的企业盈利水平。目前国内汽车生产厂商为了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和销量不断降低产品价格,同时由于数目众多无法形成比较牢靠的价格联盟,必然导致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市场价格中枢逐年下移。据上半年国内主流媒体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市新款与改款车型远远多于往年,在市场竞争的初级阶段,价格往往是迅速拉升企业车型销量最有力的手段。

由于我国汽车市场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消费者对产品价格极为敏感,故价格成为广大厂商扩大销量的惟一“利器”,也就是说目前大多数企业也只能依靠降价来打开产品销路,当然这与我国汽车价格相比国外同类产品较高有一定关系,但我们认为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逐渐成熟,“价格”这个厂商以往屡试不爽的“利器”的作用必然会逐渐降低,企业以后会依靠信贷优惠、客户关怀、保修期延长等行为来进行产品的销售,而不单纯是依靠价格。但总体而言,价格区间下移将影响企业盈利。

面对高通胀和高油价的双重压力,国家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到从紧的变化过程中,中国车市的惟一出路就是厂家和经销商联手,共同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共同分担市场带来的压力和成本加大的风险,而不能像过去那样,生产厂家独善其身,在产量的安排上,不顾市场容量和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继续保持原来的计划生产量,而把市场降价、压库压力转嫁到经销商身上,这样做的后果,无异于自残手足,两败俱伤。经销商在面对市场销量大幅下降和资金链断裂的双重危机关头,厂家必须伸出援手拉经销商一把渡过难关,这实际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积攒一份力量。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厂家应该及时果断地调低产量降低产能,并且加大对经销商的金融融资支持,帮助经销商进一步降低财务费用,利用减息或者免息等贸易链融资的金融手段,适度降低经销商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压力,防止由于销量的下降和库存的增加带来的资金压力,防止资金链的断裂造成的崩盘。

我们必须看到,在这场严重的危机中,经销商的处境非常艰难,他们的销售大幅下降,到店量下降,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持续提高,这都成为经销商运营成本不断增高的主要原因。面对这样的困境,经销商往往会加大广告促销,优惠让利,降价竞争以期尽快降低库存,回笼资金,解脱困境。但后果却是,销售成本的增加更使得经销商处于岌岌可危的处境。而摆脱目前这种困境的办法之一,就应该适当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不必要支出,把库存降到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把保证资金链的安全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要借机加大自身管理水平建设,而管理的细节化、人性化、标准化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在财务精算和成本摊销等方面也还有相当长的路可走,在售后服务的工时效率、作业流程、物流程序、存货周转周期、不良库存、正常损耗、返修率等质量控制指标方面,做好扎实有效的提升工作,有利于整个行业服务管理水平的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还要谨慎看待这次通胀造成的销售大幅滑坡,和2004年的车市动荡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次的危机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造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其危害不可小看。市场的回暖需要信心来支撑,面对着全球复杂的市场环境,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得每个行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一方面,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做出理性分析和反思。我们的确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强大的市场购买力吗?我们的发展规模是不是必须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在高油价时代,石油已经逼近每桶150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能源的消耗给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是动力还是阻力?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建设全球超豪华的汽车4S店硬件设施吗?而关系企业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和管理水平仅仅处于二流的水平,又怎么能够承担迅速缩短投资回报的重担?汽车生产企业在发展网络布局的时候,有没有负责地科学合理地为经销商投资行为做一客观的评估?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和反思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痛定思痛,理性投资和经营,步入世界经济的快车道。

(责任编辑:冯博) [我来说两句]

相关专题:

2009年成品油价格第四次上调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韩光华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