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可卖,已成年底汽车市场的真实写照。订单积压一两个月,工人由两班变三班,厂家竭尽所能加快生产依然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而通过对资深媒体人的采访,记者发现,这种排队购车的盛况不会一直持续,当然,明年车价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调。
新华社资深记者南辰认为,明年国内车市将稳步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深入。目前,想买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的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该不该抢在年底购车。南辰认为大可不必。以一辆10万元的1.6升排量轿车为例,今年买和明年买,购置税差价仅为2000多元。但是今年底这类车型供不应求、价格坚挺。而明年,随着厂家产销目标上调,产能扩张,车价有可能会有较大的浮动空间,消费者能得到更多实惠。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贾可也建议消费者,可考虑将购车时间推迟到春节后,因为各品牌的产能将得到调整。考虑到中国经济的总量以及未来20年的发展,他认为,短期内中国汽车产业的产能都处在合理的弹性范围内,不会出现过剩的问题。所谓弹性指的是汽车厂家不会每月都达到产能极限,仅在有时存在扩张。
经济日报汽车周刊主编李铁征认为,明年汽车厂商产能有可能会出现过剩的现象,但不会很突出,因为多数汽车厂商有了前几年的市场经验,面对今年的热销头脑并未发热,而是更理性地去面对车市。第一财经日报汽车版主编卫金桥预计,今年被压抑的1.8L和2.0L排量以上车型的销售增长率会超过大盘,即整个汽车行业销量的增幅。明年,受购置税优惠减少影响,1.6L以下排量车型的销售不会像今年这么疯狂。中国的汽车消费结构也不会总是扭曲的——1.6L及以下排量车型今年增幅超过60%,消费结构会恢复到2006、2007年的情况。对于产能问题,经济观察报汽车专刊部主编张耀东的看法是,尽管汽车生产总量是过剩的,明年仍会有十几家热点企业会出现产能不足。因为今年这些企业的产能已经达到极限,扩产计划也不会很快见效。
正是由于厂家对扩充产能的谨慎,明年汽车市场既不会持续出现今年的加价提车,也不会出现去年的疯狂促销,但总体形势向好,消费者买车不必扎堆儿,可理性决断。
用新华社资深记者张毅的话说,目前,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在弱化,汽车进入家庭势不可当,二三线以及农村市场的势头甚至比一线城市还猛,因此明年的市场前景乐观。
中国商报社副社长
汽车人杂志社社长李苗苗
明年肯定出现产能过剩
明年,汽车行业将肯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李苗苗分析:由于去年很多跨国公司在北美市场遭受了沉重打击,致使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比较保守。今年,许多厂家的产能遇到了瓶颈,因此跨国公司会放能,自主品牌也会扩能。到明年第四季度,产能过剩的问题会表现得很明显。不过,李苗苗认为,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刚性需求很大,如果调整得好,产能扩大不会带来太大负面效果,但厂家需要做好明年的产品布局。据她预测,性价比高的小车仍然是明年的需求热点。2011年,产能过剩的后果会凸显,自主品牌将因为渠道营销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受到很大打压。
单从集团来看,广汽集团是李苗苗最看好的。广汽通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发展优势,包括资金和与合资企业运作的经验。广汽想要做强做大,长丰的地理位置和产能都十分有利,但其与湖南人的文化融合是一个考验。此外,广汽与菲亚特的厂房也将于明年基本建设完成,2011年上半年第一款新车型就将下线。这些都将让广汽集团成为明年汽车业的热点。文并图/李殷
经济日报汽车周刊主编李铁铮
车市后年还可以乐观
“明年车市向好,后年还可以乐观。”经济日报汽车周刊主编李铁铮对明年的车市做出了这样的预测。李铁铮认为由于今年小排量优惠政策的影响加上国内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硬性需求,消费者对车的需求被刺激起来。中国人从众的消费心理多年来没有改变,买车成了时尚、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加上房价的高涨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买车也成了很多中国人唯一的消费选择。
“兼并重组是必然的,这在国内的其他行业早已体现。”李铁铮说,汽车本是高度集中的产业,在任何国家也不允许有中国这么多的汽车企业存在,同时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方式。我国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多少受经济体制的制约,多数的兼并重组案都有政府的参与,但将来兼并重组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会不断走下去。
相关报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