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正是赵福全离职的原因!
反观赵福全后来到了吉利,5大技术平台、42款全新车型的的战略随之浮现。42款车,平均每款年销量达到5万辆,就是210万辆。与他当初在华晨时定下的研发战略何其神似!可以说,赵福全的策略投合了李书福的思想。
那么,这一点也可以用到今日的刘志刚身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至于谁的策略正确,也不是一两年可以看得出来,日后自见分晓。
正如华晨那位中层所说:别人那样快而多地推出车型,你怎么不问问:他们是在哪里做的研发,哪里做的测试,他们每一个车型的测评周期是多长?尽管可以加快速度,但是,汽车这东西,总是关乎生命的东西,该有的程序一样不能少,而该有的周期再缩短,也不至于没边儿。
销售策略上,刘志刚的持重,此时不符合华晨的需要。华晨相信自己的每一款车都是精品,可经比美任何一款同级合资车,他们需要的是大刀阔斧的营销精神和策略,而不是刘志刚的踏实稳重。
不过每个企业情况不同,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是摸着石头过自己的河。所以,没有一定的模式可以适合所有企业。如果华晨真的能够在资金运作上成功,真如自己所说的那样造扎实的精品,也是一条不错的路。
事实却不如华晨的愿
如果说华晨打精品牌,但是却并没有打好。从前几届的车型大奖到现在的一无所获,华晨再也无法回避市场上遇到的问题。
正如现场一个专家说的那样:在2009年,华晨汽车的推新速度有所放缓,将重心转向尝试在一个车型平台上开发多款车型,先后在骏捷FRV[综述 图片 论坛]的基础上推出了跨界车型骏捷cross[综述 图片 论坛]和三厢车型骏捷FSV[综述 图片 论坛]。所以技术上的改进一定不是太多,而且由于平台的原因,许多零部件都是通用的——也就是说,产品的成本会有所降低。但是,为什么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华晨的精品战略,平台战略,也许遇到了问题。
市场并不如华晨的意。华晨也许应该想想自己的战略问题了。
公关也是华晨的短板
营销和公关,在今天已经密不可分。而所有的汽车企业,对于公共关系的维护,都是各有千秋。像华晨这样不善于在公共关系上做文章的,还真少见。从赵福全离去时的“个人原因”,到刘志刚的“个人原因”,足见华晨公关的不作为和公关词汇的贫乏。华晨公关的无所作为,加剧了人们的负面猜想。
其实,在信息时代,媒体运用得好,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营销手段。与其视媒体为洪水猛兽,与其让人众说纷纭,不如适当地引导,让媒体公正客观地说出事实本来面目。那些业绩良好的企业,没有一家不与媒体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华晨是上市公司,更应该知道信息透明公开所能带来的好处。
总之,祝愿华晨未来能够走得更为理性更为稳健,祝愿华晨能够按照自己既定的规划走下去。那么,自主品牌必将又多一员虎将。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