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大多数中国的汽车消费者还停留在购买服装般的买车选择法,外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购买倾向,至于安全性、动力性、操控性等不易直观体现的因素,统统都排在了后边。很可惜的是,服装质量再次也很难危及穿着者的生命安全,而汽车,是否具备相当的安全性则直接关乎驾乘者的性命。
记者上周看了《飞屋环游记》,3D眼镜着实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带进了一个如心随想的世界。俗气的房子离开了土地飞向了天空,脱离了正轨,同时也就标志着一种挣脱。其实卡尔不是重点,玛丽也不是,飞屋更不是,而真正的主角是那些缤彩纷呈的气球,它们让卡尔的选择活了,有了生命的思想才是永不熄火的发动机。如今的人们也许不用将自己的房子连根拔起,就可以实现一个个迸发的小宇宙,前提是你愿意解开四壁之困,而对于不同的个体这将意味着不同程度的思想革命。
一脚油门,延伸了生活的半径,所以有人说买车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给生活加油,让日子飞驰起来,而不再被笨重的房子所累。足可见当车纳入一个家庭,它必将影响着这个家庭从物质到精神的品质与幸福度。
那么花在这项工程上的精力与金钱自然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支出,而已经成了这个社会最真实最多元化的一面镜子。
再现新车加价热
有很多想买新车的消费者对以下这个场景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当你怀着喜悦的心情给你中意的某个汽车品牌4S店打电话的时候,你可能会听到销售人员说:“对不起,由于车型畅销和产能不足,我们这边的车源有点紧,如果您想提前提车的话,加多少元不等。要是新车也是如此。”“加价提车”、“新车加价”玩的是供求,在车市里它是厂家与经销商长期钟爱的营销“玩法”。
综观国内车市,几乎所有的新车刚一出炉都要过过加价瘾,雅阁[综述 图片 论坛]、凯美瑞[综述 图片 论坛]、马自达6[综述 图片 论坛]、迈腾[综述 图片 论坛]、新CR-V等,加价幅度有高有低,时间也有长有短。曾几何时,奥迪新车加价高达近10万元,这么离谱的市场依然有人捧场;2007年底某4S店员告知顾客,第八代雅阁需加价5万元才可以立即提到现车;自2007年4月东风本田CR-V[综述 图片 论坛]上市,它的加价一直在持续,有少量现车供应的4S店仍需加价1.5万元才能提车,而在二级经销商处这种加价已经达到了2.5万元。其中凯美瑞从2006年5月底正式发布、并在6月初上市一年以来,广州丰田凯美瑞在经销商处都是以加价数千到上万元的价格在销售,其最高加价幅度曾一度高达4万元。这也创造了近年来国内上市B级车中加价幅度和加价周期最长车型的新记录。
2009年4月以来,车市再现新车加价热。记者走访北京部分4S店了解到,多数消费者早就习惯了“人等车”现象。一心想要买汉兰达[综述 图片 论坛]的孙先生闷闷不乐地从4S店出来:“汉兰达的订单已排到了明年,如果想提现车就得加价2.2万元。”记者了解到,近期刚刚上市的汉兰达预订量远超厂家预期。在某广汽丰田4S店内,2009款汉兰达2.7L运动版的订单都已排到了明年1月份,加价也就成了必然。该店销售人员表示:“8月我们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弄到一辆白色的2.7L汉兰达,现在很多人都关注该车,如果想购买该车的话可以加价2.2万元现金或在店内购买3万元装具。”
今年6月,记者的一位同事到北京燕宝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看车,“原本打算买宝马的5系车型,但没想到竟发生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让我买车的好心情大打折扣。”王女士跟记者提及此事时依然感到十分愤慨。“6月初我就订车了,签好了合同,并交了1万元的订金,说好月底提车。可到了月底还没有车,当时与4S店的工作人员电话沟通了一下,说来说去目的就是为了加价2000元,明明已经签了合同,突然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从他们的语气里听不出丝毫的歉意,反而还理直气壮地说别的公司都涨价了,所以他们也得涨……”王女士停顿了片刻,好像想到了什么,“更加让我觉得纳闷的就是,僵持了一会儿,电话里的人说可以向经理申请一下看有没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就是可以给我3000元的代金券。这样一来我越发觉得这件事情的蹊跷,最后到7月底决定不要了。他们倒是同意退钱,但是并不痛快,分了两次才把钱全部退还。”讲到这里,王女士总算把这盆苦水倒完了,“其实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奇怪,从我到这家公司挑车开始,相关的服务就已经让我很不舒服了,这种完全忽视消费者权益的经销商只会让真正的利益离他们越来越远。”
怪现象之源头
源头一:消费者。“加价提车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车的人虽然不爽,但这对经销商的销售没有任何影响,影响的只是新车的归属而已。”消费者张先生最后还是选择买下加价车。像张先生存有这种购车心理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其实这是消费者购买新车的逆向心理行为,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存在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市场上凡是疯狂涨价的商品,都一定程度地会出现消费者疯狂抢购的行为,因为消费者会害怕价格还会上涨。经销商也会出现囤积涨价商品的行为,于是在经销商和消费者综合心理和行为的情况下,出现了新车加价的现象,与之相反的就是车市大跳水造成消费者的持币待购。
曾经有网络就汽车加价进行了一个小调查,结果在4784名投票人中,有591人表示对自己看上的新车加价也买,占投票人总数的12.4%;2376人表示要等等看,占投票人数的49.7%。在回答“接受的加价范围”这一问题时,40.9%的人接受2000元以下,2.6%的人接受3万元以上。就是因为有这12.4%的人加价也买,这就会支撑加价现象存在下去,短期内不会消失。
记者在一篇爱车族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加价提车相当于有钱就可以插队,既让人痛恨又让人无可奈何,谁让我们喜欢这玩艺呢!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感受不知道还会持续多久。
源头二:厂家与经销商。记者发现,现在的车市,但凡一款新车,特别是全新车型要上市的时候,几乎都要经过半年到一年的预热。目的就是造势,吊足消费者的胃口,看市场的反响。如果市场反响好,就搞饥饿营销、排队销售、加价卖车,总之这是一个投石问路的营销技巧。更有甚者,自以为这款车在市场上会很火,刚进入市场并没有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但仍然要搞排队订车,加价销售。
部分新车上市时厂商采取的饥饿营销策略是车源紧张的重要因素。比如备受关注的第八代雅阁,前几代车型留下的良好口碑加之上市前期的市场铺垫,使得这个车市的“重磅炸弹”吊足了消费者胃口。而在2008年初上市之后,由于新车产能的限制和部分经销商刻意制造的假相,形成一种供不应求的景象,这就为绝大部分经销商加价提车提供了充分的理由。据了解,为保证经销商的利润,只要没有顾客投诉、举报,目前大多数厂家对经销商的加价行为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厂家的负责人在公开场合都称,厂家从不支持经销商的加价行为,一经发现,就要严处。如今,这句话都已经被当做了一句官方语言。
有业内人士却尖锐地指出,其实厂家和经销商心里都明白,好不容易逮着一款能获点暴利的车型,大家有钱赚,而消费者又愿意忍受等待之苦,为什么不加价呢?
购车更需要理性
虽然说新车上市出现加价的现象是市场规律使然,然而这一行为却是属于违法行为,因为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价格法,明确规定要求任何商品都要明码标价,经营者不得收取没有标明的费用。汽车销售公司在明码标价的基础上收取了加价款,消费者支付了加价款,但汽车销售公司并未相应地付出合理代价,当然无权收取消费者车价款以外的费用。这种变相抬高价位的行为不仅有失交易公平性同时也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因而现在部分经销商认识到这一点,从而采取在本店加装多少钱精品才可以提前提车的办法,但是直接收取加价款的经销商也大有人在。
消费者购买加价车,虽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从法律上来讲,经销商的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这个现象除了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去监管之外,消费者可以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除此之外自己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很显然,如果消费者不去追捧新车、畅销车和盲目地跟风主动加价,就不会有经销商主动向你索取加价款。
加价不等于涨价,对于这种汽车营销“攻心战”,消费者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事件的本质,宁愿另择别家或规规矩矩排队,就是不去加价买车,记者认为即使再高明的饥饿营销也难有生存的土壤。
业内人士也有观点认为,新车加价销售是一种暂时的市场假相以及经销商的营销手段,很多消费者却被这种假相欺骗。记者就从一家经销商处了解到,有些新车加价现象并不完全真实,车库里停着满是灰尘的数辆新车告诉我们,市场并没有车商所说的那么火爆。长期来看,汽车业竞争的加剧、与国际汽车市场的接轨促使新车降价是必然的。提前购买的消费者可以提前享受到新车带来的快乐,但同时需要支付比后购者更多的钞票。总之,消费时一定要擦亮你的眼睛。(21E1)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daiqi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