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薪酬调查:一线员工薪酬涨幅较低(3)
2010年06月07日 09:11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财富传递受阻

从最近出现的汽车行业事件中不难看出,一线工人与日俱增的劳动强度与增长较慢的收入之间出现失衡状况。

美世咨询公司咨询经理陆正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从美世最近几年的汽车行业调研结果来看,车企工人的薪酬涨幅基本上每年都会略低于整个行业的薪酬涨幅。

“根据我们的观察,这主要还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导致的,以往车企每年最难招聘的岗位集中在办公室的各类专业岗位或者管理岗位,而并非蓝领工人岗位,从而导致薪酬调整幅度会往前者倾斜。”陆正浩对记者分析了目前企业内部二次分配的现状。

事实上,面对2009年汽车行业的放量增长,汽车企业除了增加蓝领工人的年终奖励及支付加班工资外,并没有及时制定更为合理的薪酬调整方案,这为导致员工不满埋下了导火索。

尤其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并未与时俱进的现象颇为突出。根据咨询公司AlixPartners最近发布的调研报告,200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几近翻番,达到近9%,并高出整车企业利润率约2%,为全球之最。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1.14万亿元,同比增长23%,而在零部件行业整体利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企业一线工人的薪资待遇保持平稳上涨态势。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本田事件影响厂家正常生产,实际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价值传递或者利益分配不均衡造成的,整车厂产品降价后先向供应商压价,供应商就转嫁给工人,目前双方不是利益统一体,而是矛盾体。

日韩车企员工生存压力大于欧美车企,也是基于上述原因。在汽车市场上,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日韩车企产品价格普遍低于欧美车型,整车企业更容易通过产业链将成本压力传导至零部件供应商,进而影响员工收入。

“降低工资是最容易也是最粗劣的解决方法,更无需评论这样做如何没有人性了。这其实是把管理者的糟糕管理全推到工人身上的一种做法。”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曾在1914年首次向汽车行业工人支付每日8小时5美元的高工资,培养出美国第一批蓝领中产阶级,成为汽车业发展史上被人们称道的标志性事件。

相关报道:

车企用工潜规则 车企一线工资基本靠加班

武汉工资指导价出炉 汽车代驾成为新兴职业

中国车业蓝领工人薪酬调查 加班凶猛所得几何

2008北京车展车模薪酬相差竟达近万元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霞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