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就在合资品牌大范围公开召回的时候,国内的自主品牌一直悄无声息。一些媒体和消费者对于一些自主品牌“零召回”的事实充满质疑。记者调查发现,自主品牌其实也有召回,也有一些企业虽然没有发布召回公告,但采用了一些较为“艺术”的手段低调处理。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大部分自主品牌在召回一事上的“集体沉默”,既是自主品牌不自信的表现,也是国内召回管理制度尚不规范的结果。
从召回数据累计排名前18位车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召回数量最多的企业大多属于日系合资品牌,在前18位的排名中占据9席,且数量最多,广汽丰田位于首位,其次为广汽本田。召回次数最多的为奔驰,达到19次,但由于召回集中在进口车,总数量不大。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一汽大众虽然排第4位,但主要召回车型都是奥迪国产和进口车,其中5次为奥迪的召回,一汽大众车型只有19688辆。
据记者对召回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有5家车企实现零召回,分别是天津一汽、长安轿车、比亚迪、东风悦达起亚、江淮,其次吉利和上海大众召回量也分别仅有2000多辆,相比起5年来上百万辆的销量,这些车企零召回的确“罕见”,是产品质量如此过硬还是召回制度监管不到位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现象:自主品牌召回遮遮掩掩
据媒体报道,迄今为止,大规模主动召回过的企业中鲜见自主品牌。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汽车召回数量前十名分别是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安铃木、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长安福特、丰田进口、东风本田。自主品牌方面,只有奇瑞、吉利、华晨、东南等少部分企业公开发布过召回公告。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自主品牌并非像外界想象的那样“不负责任”。“自主品牌召回并不少见,而是通过另外一种方法来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自主品牌车商告诉记者,自主品牌汽车一般是通过免费功能升级,或免费优化产品的方式,电话或短信通知车主回站免费更换零部件。这就是自主品牌目前主流的“召回”方式。
原因:NO.1担心召回影响美誉度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召回并不等于质量差。”知名汽车评论员、前亚市总经理苏晖表示,很多消费者只要一提是自主品牌,就将之与“质量不好”、“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因而,“一旦召回,就自然而然是质量问题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车辆召回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是产品的设计缺陷,从设计开发之初就带有某种缺陷,只是在设计时还看不出来该缺陷。”业内的其他专家对此也持肯定态度,“科技再发达,企业知名度再高,也不可能制造出完美无瑕的汽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被改进得更加优异,过去认为完善的设计,也会在未来暴露出它的种种不足,可以说,缺陷永远存在。”
既然如此,自主品牌为何对召回遮遮掩掩呢?“主要还是自主品牌发展不成熟,品牌美誉度不够。一旦召回,会加深消费者对其质量差的误解,影响销售。”一位厂家人士告诉记者,“其实自主品牌召回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很小的问题,比如更换胶垫、更换点烟器等,只是品牌形象等各方面都太弱,秘密召回也是一种无奈,厂家担心影响品牌形象,只有低调处理,尽量缩小召回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是自主品牌不够自信的一种表现。”
还有一小部分专家表示,合资品牌之所以敢公开宣传召回,有的不排除是“作秀”的可能,“任何一次召回的公开,都比广告效果来得好。而合资品牌凭借多年的品牌知名度和较强的品牌力,并不担心流失消费者,即便召回也照样有人买。”
NO.2缺乏强有力的监管
不管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召回之所以不够完善,是因为中国缺乏有效的召回监督机制和机构。专家表示,虽然合资品牌在中国的召回案例较多,但也是迫于海外市场召回的压力而进行的,绝大部分召回并非是从中国开始的。因此,我们常常见到中国的一些合资企业经常在澄清召回事件时会这样表示,“此次召回仅限海外市场,中国市场没有涉及。”
知名汽车营销专家向寒松举例说,美国的召回之所以做得很完美,是因为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和保险行业协会共同监管,一旦车辆发生事故,就会上网,而同样的事故达到一定次数时,相关部门就会对汽车厂家发出警告或要求其召回,否则将严惩不贷。
反观中国的汽车召回,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标准和处罚措施,中国消费者只有将希望寄托于厂家的良心发现,而这往往是不靠谱的。据了解,中国目前仅依据《汽车缺陷产品召回规定》这一部门规章约束相关汽车企业,而此约束力远小于海外,所以不少企业不愿在中国召回相关产品。而处罚方面也是力度不够。我国对实施汽车强制召回厂家的罚款额度为每次1500元,最高处罚不过3万元,甚至不足一辆整车的销售利润。
据了解,《汽车缺陷产品召回规定》即将由部门规章升格为行政法规或法律。今年4月,《规定》已经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计划,目前已经在修订中,其中一些条款将进一步完善,表达也更加严谨,新修订的《规定》也将在年内颁布。
●后记:给自主品牌一点时间
中国人都懂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因为机械产品的缺陷而召回,相信消费者也可以了解。然而,对于召回遮遮掩掩、秘而不宣,消费者就很难理解了,甚至容易加深误解。对此,我们除了呼吁厂家主动召回之外,也的确需要给自主品牌一点时间,毕竟大多数自主汽车品牌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历史,正处于青涩的青少年期,品牌力弱、发展不成熟也是目前饱受诟病的焦点。当未来自主品牌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主导时,也必然会是汽车召回从“地下”转为“地上”之日。(张欣男)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张欣男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