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对手高歌猛进
虽然讴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曾踌躇满志,将竞争对手锁定在了雷克萨斯甚至是来自德国的豪华品牌,对英菲尼迪几乎不屑一顾。但几年之后,市场的实际销售情况让讴歌意识到切入中国市场或许不如他们之前所预想的那么容易。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雷克萨斯全年销量超过3万辆,即使是比讴歌更晚进入中国市场的英菲尼迪也有5000辆的销量,而讴歌只有3400辆,成为销量最少的主流豪华车品牌。
讴歌的底气来自于其在北美极佳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场表现。实际上,讴歌几乎是专为北美市场而生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它并没有在产品和销售策略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据朱林杰介绍,讴歌在国内的目标客户群定位于"国内有留学背景的海归派,尤其是在北美有留学经历的国内精英"。
反观其竞争对手,他们在对待中国市场的态度上更加积极。
由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日前提供的市场研究显示,雷克萨斯成为今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豪华品牌,上半年在华累计销量超过3万辆,同比增长近174%,其去年为适应中国市场需求投放的较小排量产品ES240上牌超过11000辆,贡献了61%的增量。
英菲尼迪方面,此前,日产中国进口车事业部(ICB)已调整为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IBU-China),同时任命曾担任过法拉利中国区销售总监的吕征宇为该品牌中国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向日产公司副总裁斋藤彻汇报。外界将此解读为英菲尼迪将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在华业务。
产品缺失被认为是讴歌在华难以实现突破的重要原因,在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产品的时候,讴歌在中国至今仍然只有三款产品可以销售。
而2007年,在北京亚运村汽车销售市场进口车展区,销售人员指着一辆讴歌TL[综述 图片 论坛]车型无不得意地向记者介绍,"在这个价位上,除了高尔夫[综述 图片 论坛]GTI,再没有比这车操控感更好的前驱车了,而它在舒适性和实用性上又比GTI好得多。"
如今,时过境迁,当时的讴歌展位现在已经被奥迪、宝马、英菲尼迪的新产品挤压得所剩无几。
一位北京地区的MDX车主告诉记者,"平心而论,其实讴歌的车还是不错的。但讴歌目前在各方面的问题,让我们很难建立起对这个品牌长期的忠诚度。至少我个人认为有一辆讴歌已经够了,即使将来换车,我可能也不会再选择讴歌的产品。"
定位失准在华两难
资深行业人士苏晖告诉记者,讴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还太短,目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遇,往高走,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与竞争对手相距甚远;往低去,讴歌又放不下自己的身段。
他进一步分析,在中国的豪华车市场,按照讴歌目前的状况,实际上是很难有市场的。"其他豪华车品牌都开始为迎合中国市场需求将产品线下探,但讴歌仍然坚守着大排量、高定价的战略。"
在苏晖看来,讴歌在华的定位及营销战略都不够准确,"找不到合适的目标客户群,定位没有特色,讴歌很难在中国市场存活。"
他介绍,相对于讴歌,雷克萨斯向国内消费者传递了更加高端的品牌定位,而英菲尼迪则在品牌特色上做得更好,它传递了一种关于汽车与生活的文化性特征,所以即使英菲尼迪比讴歌进入中国市场要晚,但它的进步却比讴歌快。
分析人士指出,自2008年国家调整了3.0升以上大排量汽车消费税政策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3.0升以下的小排量车型。其他厂家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纷纷对自己的产品线做出了相应调整。由于讴歌在华销售的车型全部为大排量产品,并且讴歌却一直固执己见,没有在中国市场上推出更小排量、更适应市场的产品,所以,消费者在选择讴歌时往往多了些许顾虑,这也是讴歌落后于竞争对手的重要因素。
对于未来是否会有新产品引进中国市场,朱林杰表示,本田方面目前正在筹备,但具体的细节问题现在还不方便透露。
今年4月份,原东风本田总经理仓石诚司升任本田中国本部长兼本田技研总经理,本田期待熟悉中国市场的仓石诚司能带领讴歌加快追赶竞争对手的步伐。如何准确地把握中国市场,讴歌正在探索。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伍雨石
编辑:
wangq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