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
这些身居垄断地位、日子过得挺滋润的能源巨头纷纷向汽车行业渗透,原因很简单,中国汽车行业良好的盈利空间与增长前景。下面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保持在8%-10%以上,两倍于全球平均水平。
而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钢铁行业则在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2009年,中国钢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只有2.43%,不及全国工业销售利润率平均水平5.47%的一半。这种惨淡局面即便到了经济全面回暖的2010年也没有多大起色,今年钢铁企业的利润率仍然低于全国工业平均销售利润率。
“由于铁矿石原材料涨价,我国钢铁行业利润空间受到很大挤压。而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中依然是以建筑用钢为主。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汽车、工程等工业类用钢比例会逐渐提升。”朱喜安表示。
汽车用钢属于钢铁行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近年,谋求产品结构升级的钢铁企业都很关注这一领域。朱喜安介绍,从2004年开始,国内钢铁企业开始采用冷轧技术生产汽车用钢,现在国内车企的车身用钢基本都在国内钢铁企业采购。钢铁企业接下来拓展的重点是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所用的特种钢材。
“零部件所需特种钢、优质钢附加值更高,但投入也大、技术要求更高,目前主要是国际钢铁巨头在做,这会是今后国内钢铁企业投资的重点方向。向汽车领域渗透有助于提升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也是这样。”朱喜安说。
德国钢铁巨头欧洲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的多元化板块业务中,钢铁主业仅占1/3左右,汽配业务是很重要的一块,目前该公司已在中国建有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全球第四大钢铁集团韩国浦项2008年在中国昆山设零部件厂,首次进军汽车配件行业。
吸引钢铁等能源巨头的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现在的诱人盈利水平,还有未来的增长空间。
中国汽车总销量去年突破1300万辆,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今年有望突破1500万辆。研究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汽车年销量有望突破4000万辆。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大集团的发展规划都是要成为年销500万辆以上的世界级企业。
汽车市场的良好增长,无疑将拉动车身钢材、车用塑料件等零部件快速增长。
“我的钢铁网”一份研究报告测算,一辆汽车的原料中钢材占比达到72%-88%,以2009年乘用车销售1033.13万辆计算,2009年乘用车生产的用钢量约为1033.13万吨,加上汽车维修用钢1190.52万吨,整个2009年的汽车业用钢需求达到了3227.25万吨,同比上涨27.7%,远高于2000-2008年20.2%的平均增速。
属于石化产品之一的车用塑料件今年也呈持续升温态势,相关研究预测,今年我国车用塑料件需求量将超过260万吨,而这一数字在2005年仅为45万吨左右。
“汽车行业新一轮业外资本进入浪潮,而且主要是以汽车零部件领域为主。这股投资浪潮中有两股力量,一股是外商设立独资零部件企业,一股是上游能源企业向下游渗透,设立自己的汽车配件企业。”一位零部件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此之前,国内汽车行业经历过两轮投资浪潮,第一轮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看到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跨国车企纷纷到中国寻找机会,成立合资企业,现有的主流合资企业大多成立于这一阶段。第二轮则是民营企业进军汽车行业,2002年前后,汽车私人消费兴起,国内汽车行业增长呈井喷态势。汽车业的大好形势吸引一批民营企业进入,尤其是行业发展成熟、苦于寻求新出路的家电企业与摩托车企业。奥克斯、波导、春兰、美的等一批企业进军汽车行业。几年淘汰下来,除了吉利、比亚迪少数企业发展壮大,大多民营企业未能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或黯然退出,或转战新能源汽车领域。
这一轮,则是钢铁、石化等大型上游能源企业,纷纷挺进汽车钢材配件、电池、电动车制造等领域。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q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