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平:汽车产销结构性增长将影响企业盈利(2)
2009年06月29日 08:37解放网-新闻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消费电子】

先追量再回归到追利

自2004年创立至2008年,消费电子产品B2C网络零售商京东商城的年销售额分别为1000万元、 3000万元、8000万元、 3.6亿元和13.2亿元。京东的CEO刘强东预计,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是100亿。不过,另一个令人生疑的事实是,京东激烈地追求规模同时却漠视利润,近4年来,京东几乎是零利润运营。

不过,同样作为零售流通企业,比京东资历久得多的国美和苏宁在经历了早期对于规模的狂放追求后,已经很重视合理利润的控制。

今年国美电器大幅削减了资本支出,不再扩张,甚至淘汰落后门店,集中精力提高单店效益;苏宁在保持高速扩张的同时,在早前提出的 “大店战略”等策略基础上,更将拓展其门店的消费需求聚合能力,将增加销售品类,以提高门店单位面积产出和利润水平。

而相对流通企业,制造商相比更为爱惜羽毛。

如在液晶电视市场,在今年收复曾一度被洋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之后,国产液晶电视品牌不再如过去般痴迷于价格战的竞争手段。实际上,价格战正是此前外资品牌抢夺市场份额的主力武器,残酷地压制着制造商的利润空间。

国产液晶电视正在试图用更为贴合中国市场的附加功能如网络流媒体支持、 USB等更为丰富的接口等来赢得消费者青睐,并保护合理的利润空间。而对于外资品牌而言,受经济危机的冲击而不再主动开打大规模价格战,也是在危机下保护利润而放弃规模上集中冲击举措。

而对于高端奢侈电子设备品牌而言,优先重视利润的表现则更为突出。奢侈视听设备品牌B&O亚太区执行董事LarsMyrUP[综述 图片 论坛]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该公司在全球的销售下挫约30%,全财年预计利润将为负,遭受该公司创立84年来最大的亏损。但LarsMyrup绝不会对商品价格进行打折,以避免品牌形象受损,而是将通过部分地区管理架构和门店规模的收缩等手段来实现成本的削减。

专家观点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李纲:规模带来的优势有限

在一个“多极世界”的竞争格局中,这种“规模经济”效应往往发挥不出来。李纲表示,由于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新技术和竞争对手层出不穷,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这些规模庞大的企业往往无法迅速作出反应,导致企业绩效严重下滑,出现“规模不经济”情况。虽然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以防范敌意收购,但是在此之后,如果依然一味地扩张则往往于事无补。

实际上,在一些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中,比如家电、酒类饮料和食品等行业,那些在取得持久的盈利增长方面表现最好的企业均为规模较小但反应机敏的企业。尽管所在行业的结构、成功要素和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这些企业总能凭借其特有的灵活应变能力,成功地应对新的竞争格局。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毅鹏 徐洁云 李伟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