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市场的逐步回暖,尽管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但仍然是负增长。前4个月汽车重点企业(集团)的主要经济效益很不如意,主营业务收入3893.30亿元,下降10.74%,利润200.58亿元,下降27.99%。19家重点企业(集团)的利润情况中,10家低于上年同期,为负增长,且有5家降幅超过40%;4家亏损,其中2家亏损还在继续加大。
汽车增产增销不增收,成为政策利好下的一个尴尬问题。
汽车整车出口下降高达60%以上、商用车市场持续低迷,固然是行业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之一。中级车、中高级车市场销售下滑,而且市场份额下降,也是轿车企业丰产不丰收的原因之二。汽车有个规模效应问题,上汽自主品牌轿车荣威1-5月累计销售2.63万辆,月均5300多辆,今年销量有望达到6万辆,才达到盈亏平衡点,上汽乘用车公司2009年将扭亏为盈;有些独立成线生产的车型,企业只是相对于自身销售史而言,称之谓“高产热销”,其实月销不足千辆,自然难有利润可言。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于企业乃至行业的增产增销不增收现象,还应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
今年PPI逐月回落,1-5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8.2%。政府对汽车产业高规格呵护,让汽车工业享受到了“一个对国计民生有着巨大影响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应有的待遇”,增产增销,效益理应上升;实际却不增收,实在是有负众望。
笔者以为,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下企业并没有苦练好内功,或者说内功的苦练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制造成本和流通成本就很难下得来;二是不少企业虽然调高了年初的预期目标,但他们对市场前景存有疑虑,对市场信心总是忐忑不定,明的降价举措虽没有,各种形式的促销让利活动还是层出不穷,利润流失在所难免。
2007年大众汽车生产600万辆,赚了20亿欧元;保时捷生产10万辆,赚了30亿欧元。2008年丰田取代通用,成为世界汽车业老大,却首次亏本;本田汽车依然是世界第8,却仍然赚钱。这两对案例说明,做精做优一个企业,比做大做强一个企业更可贵。
假如我们设想一下,明年中央的对刺激汽车需求的政策没了,或者力度大大减小了,市场的影响将怎样?这时,企业能否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能否继续增产增销并且带动经济效益提升,就要看企业实力。温家宝总理视察深圳一家汽车电子企业和陕西法士特变速器集团公司时,高度称赞这两家企业。这两家企业在金融海啸中却订单连连,加班生产,效益明显。温总理既语重心长,又相当严峻地说,他们的奥秘在于自主创新,“国家对汽车工业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只是帮助企业扩大市场。而起根本作用,真正能够占领市场的还是靠新的产品,是靠代表未来的产品,是靠有竞争力的产品”。(张伯顺)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