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东树:中国企业对规则不熟悉准备也不充分
2009年07月02日 09:42北京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在选择并购对象时,中国企业要量力而行,没必要一步到位,搞不切实际的“蛇吞象”。收购国外的汽车品牌及企业,不是跟人家签了约、付一笔钱就完事了,今后还要源源不断地追加投入。这就跟买房一样,除了首付,还有月供。有的房子首付低,月供却很高,一算总账,其实并不便宜;有的房子位置好、档次高、户型也不错,谁见了都喜欢,但不是谁都买得起。总之,企业选择并购对象时,要考虑它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实力相匹配。

熊焰:先举一个收购成功的例子:一家中国机床企业在2005年成功收购了一家德国著名的机床企业,在并购后三年内,使那家德国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了3倍,利润增长了8倍。这家中国企业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它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出手并购之前就预设了四个条件——用得着,买得起,管得住,养得起。四个条件都符合的才考虑。这四项原则,对远征欧美的中国企业非常实用。

用得着,就是要买对自己有用的资产,而不仅仅是抱着财务抄底的心理,去捡便宜;买得起,就是要量入为出,不要因诱惑而强行撑大自己的胃口;管得住,就是对日后可能面临的管理风险有充分预判并提前化解,不要等生米煮成熟饭后才发现双方合不来;养得起,就是后期的追加投入要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能买回来个“无底洞”,没完没了地往里砸钱。平安收购富通、上汽收购双龙、华立收购飞利浦的CDMA业务……失败的收购案例,往往是上述四项原则中有一项或多项没把好关。

记者:目前看来,在全球汽车行业本轮兼并重组浪潮中,中国汽车企业尽管有参与的积极性,但还没有扮演真正有影响力的角色,原因是什么?

全国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中国企业没有当上“主角”,与我们自身实力有关,也与我们的国际并购经验不足有关。北汽在截止日过了一天才提出竞购欧宝的意向,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没有按规定到国家有关部门备案,说明我们的企业对游戏规则还不熟悉,准备也并不充分。中国企业“走出去”时喜欢独立行事,而且只会想到最基本、最直接的现金交易,反观菲亚特麦格纳,一个以代偿债务的形式入股克莱斯勒,一个与俄罗斯银行组成联合体竞购欧宝,在并购手法的运用上更为多样和娴熟。

此外,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刚刚起步,缺乏跨国运营的经验,与麦格纳、菲亚特这样经验老到、业务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站在一起时,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与一个经验丰富的熟练工,存在明显不足。

如果金融危机晚来五年,中国汽车企业的表现一定会比现在精彩。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王刘芳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